http://www.kblhh.cn 2025-10-14 09:07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逆流”,多個國際組織指出全球經濟前景面臨重大風險,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10月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他強調,我國是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的重要力量,國內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廣大外貿企業繼續以高質量的供給適配國際市場的需求,這些都將為我國出口不斷注入新的動能。
針對10月14日中美對對方船靠岸收費的媒體記者提問,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認為,2025年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沖擊了多邊貿易體制,擾亂全球貿易秩序,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和貿易節奏,也損害了廣大企業的利益。同時,也使各國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干擾,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美方的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為,具有明顯的歧視性色彩。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動防御行為,既是維護中國產業和企業正當權益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也是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必要措施。希望美方能夠正視自身的錯誤,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上來。”呂大良強調。
我國外貿出口前三季度增速超過了7%
中國始終堅定支持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確定性和穩定性。呂大良介紹,2025年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有效應對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增速超過了7%,初步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拉動因素。一是我國產業體系完備筑牢了增長基礎。我國產業規模大、工業門類全、配套能力強,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從全球貿易數據看,我國工業制品出口份額自2008年起就穩居全球首位,近年來占比均接近兩成。從海關統計數據看,我國制造業出口已連續8年增長,前三季度繼續增長7.1%,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行業的相關產品出口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二是創新水平提升激發了增長潛能。隨著我國制造業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競相涌現。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高技術產品3.75萬億元,增長了11.9%,對同期整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成。其中,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增長25.5%。最近,我國出口了一座價值近150億元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平臺,年產能可以支撐一個千萬人口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氣需求。科技創新驅動品牌建設,近年來我國電動汽車、農業機械等出口中自主品牌占比逐年提升,前三季度分別達到了59.5%和40.2%,較2024年同期都有明顯的提升。
三是適配市場需求拓展了增長空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緊跟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積極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比如,我國企業推出了隨心所“移”分體式空調,室內、室外機都可以靈活安裝,適應了歐洲市場的建筑和氣候特點,帶動了前三季度我國對歐洲出口空調增長了超過兩成。比如,針對熱帶多雨地區,我國企業研制了實時追蹤陽光軌跡的太陽能路燈,發電效率大幅度提升。“前三季度,我國對約8成貿易伙伴出口實現增長。”呂大良表示。
我國進口數量指數同比增加了0.6%
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貨物進口市場,我國大市場也是世界的大機遇。呂大良分析,前三季度,由于國際市場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進口增速和數據表現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從數量來看,我國進口數量指數同比增加了0.6%。從月度走勢來看,截至9月份我國進口已經連續4個月增長。受國內生產消費需求拉動,前三季度原油、金屬礦砂等進口量分別增加了2.6%、4.2%,食品煙酒、文化娛樂產品等進口值分別增長了10.2%和9.4%。
隨著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實現了“清零”,前三季度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增長了1.1%。看我國的進口不僅要看市場的規模,更要看我國主動擴大進口的大國擔當。我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越來越多的貿易伙伴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機遇,前三季度我國新增了135種農食產品的準入,涉及50個國家和地區。對同我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自這些國家的進口增長了9.7%。同時,我國正在積極推進通過商簽共同發展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實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舉措。
十一月份,在上海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是展示新品的平臺,更是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金色大門”。呂大良表示,目前,來自全球各地的展品正在陸續啟運,家庭陪伴機器人等一系列硬核科技產品將首發首秀。海關總署將進一步優化通關便利措施,提升科技賦能、創新監管模式,助力更多全球企業共享中國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