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5-10-13 09:32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
2025年10月11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承辦,哈爾濱理工大學協辦的2025中國自動化大會(CAC2025)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亞冬體育館召開。本次大會以“以智賦能 掌控未來”為主題,邀請10位院士與會,3500余名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代表參會,近千萬人次在線觀看了直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孟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名譽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張起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特聘顧問,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陳杰;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書記宋迎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特聘顧問,浙江大學教授孫優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特聘顧問,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特聘顧問,中南大學教授桂衛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特聘顧問,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段廣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于海斌;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劉俠;黑龍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洪輝;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韓清龍;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教授陳虹;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山東大學教授張承慧;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中南大學教授陽春華;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周杰;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辛景民;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監事長,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陳積明;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夏桂華;菲尼克斯集團數字化業務首席技術專家Benjamin Homuth等嘉賓出席大會。
01
開幕致辭 擘畫藍圖
楊孟飛院士、張起翔副省長、陳杰院士、宋迎東書記分別致辭。侯增廣研究員主持大會開幕式。
楊孟飛院士致辭
楊孟飛院士在致辭中表示,站在“十五五”謀篇布局的新起點,自動化技術面臨著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新機遇。在此背景下舉辦本次大會,既是對“十四五”期間自動化領域創新成果的系統梳理與總結,更為“十五五”技術突破與產業布局搭建關鍵對話平臺。他表示,期待通過本次盛會,讓院士專家的前沿洞見為技術探索錨定方向,讓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對話為成果轉化疏通堵點,讓海內外學者的思想碰撞為創新突破點燃火花,把大會凝聚的共識轉化為推動自動化技術迭代升級、助力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實踐動能,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堅實力量。
張起翔副省長致辭
張起翔副省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自動化大會是我國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技領域最高層次的綜合性學術盛會,本次大會落地黑龍江既是對本省科技創新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推動黑龍江自動化與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他強調,黑龍江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依托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全力打造自動化技術創新高地。
陳杰院士致辭
陳杰院士在致辭中表示,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科作為建校之初便設立的優勢學科,長期立足航天、服務國防,在智能控制、機器人、無人系統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國之重器,并培養出大量杰出人才。他談到,本次大會不僅是學術成果展示的平臺,更是激發科研靈感、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契機,期待與會者深入交流,在理論探索與技術創新方面凝聚共識,共同繪制學科發展新藍圖,為國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
宋迎東書記致辭
宋迎東書記在致辭中表示,自動化作為引領現代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深度融入千行百業,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哈爾濱工程大學立足海洋強國戰略,聚焦智慧海洋、深海裝備自動化等特色方向,構建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的完整創新鏈條。當前,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合發展,期待與會各方借助大會平臺深化合作,將學術智慧轉化為技術成果,共同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02
主旨報告 洞見未來
鄭南寧院士
從概念生成到意圖驅動的智能
在大會報告環節,鄭南寧院士以“從概念生成到意圖驅動的智能”為題作大會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隨著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與多模態學習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正經歷從傳統的模式擬合與被動響應,向“意圖驅動智能”(Intent-Driven Intelligence, IDI)的轉型。IDI旨在使系統能夠理解、構建并實現多層級的目標、約束與價值,而不僅限于執行顯性指令。這一轉變不僅是技術架構的革新,更推動了智能內涵的拓展:人工智能正由依賴大規模模型堆疊與響應式交互的范式,向具備因果推理、概念生成、深層意圖理解與價值對齊能力的認知型智能體演進。在這一過程中,概念生成是知識抽象、推理與遷移的核心機制,使智能體能夠進行環境建模與跨域泛化。因此,將概念生成與深層意圖建模相結合,是邁向類人智能的關鍵路徑。
于海斌院士
人工智能時代的制造自動化
于海斌院士以“人工智能時代的制造自動化”為題作大會報告。報告回顧了自動化技術在歷次工業革命進程中的作用,總結了制造自動化系統的演進和發展歷程,提出了人工智能時代制造自動化系統的核心特征和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初步闡述了新一代制造自動化系統的結構框架演進和體系變革,并對制造自動化系統的設計理論、開發方法和應用范式等進行了拓展研究。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時代制造自動化系統和軟件的變革性發展前景。
夏桂華教授
船舶數字孿生技術研究及在無人船編隊控制中的應用
夏桂華教授以“船舶數字孿生技術研究及在無人船編隊控制中的應用”為題作大會報告。他表示,數字孿生技術是利用模型、數據和算法,構建模擬物理體結構與性能的數字體,經傳感器實時采集物理體數據與其進行迭代演化進化,實現物理體與數字體高精度同步運行,構成數字孿生系統。報告著重介紹舶數字孿生基礎軟件平臺,包括軟件總體架構、數字體構建、數據交互引擎、數據標準、模型迭代算法、智能應用算法、海洋環境等軟件模塊;利用此軟件平臺,構建了數字孿生船舶航行、無人艇編隊控制應用系統,在無人艇編隊指揮人機協同智能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和試驗,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
Benjamin Homuth
PLCnext Technology —— 新一代開放自動化控制平臺
Benjamin Homuth以“PLCnext Technology —— 新一代開放自動化控制平臺”為題作大會報告。PLCnext Technology是菲尼克斯電氣推出的開放工業自動化平臺,通過融合IT與OT技術,打破傳統控制系統的封閉性,實現硬件與軟件的深度解耦。其核心架構基于實時Linux系統,支持IEC 61131-3標準編程與高級語言(如C++、Python、MATLAB Simulink)的混合開發,并兼容開源工具和云服務,為智能制造提供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該平臺具有混合編程與軟硬解耦、虛擬化控制、協議兼容與生態擴展等優勢。他介紹,未來,平臺可通過開放架構和社區生態,推動工業自動化向軟件定義、協同創新的方向發展,成為工業4.0的核心使能平臺。
03
多元議題 交鋒碰撞
大會設置“具身感知與智能機器人”“先進導航與智能信息融合”“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關鍵技術”“共融機器人”“先進光電傳感技術”“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等36場平行會議,300 余位專家學者分享最新學術進展,共話產業新未來。
平行會議現場
04
青春力量 跨界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大會首次舉辦優秀青年人才跨界交流會,設置青年科學家論壇、博士生交流會和學生工作發展論壇,匯聚自動化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期刊主編、青年科學家、領軍企業家,通過思想碰撞激發創新靈感,以跨界對話破解行業發展難題,為領域發展注入強勁青春動能。
大會同步特設期刊主編面對面平行會議,搭建核心期刊主編與科研人員的直接溝通橋梁,精準破解論文發表與學術傳播中的實際難題。此外,還組織開展10場論文口頭匯報與1000余篇論文墻報展示,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學術交流平臺,切實為自動化領域人才的培養與成長鋪路搭橋。
05
前沿科技 成果薈萃
大會期間,宇樹科技、藍思科技、中科深谷、朝元時代、青瞳視覺、度量科技、凌云光、松靈機器人、曼迪匹艾等行業領軍企業,集中展示自動化領域的核心創新成果與未來產業集群布局。大會現場精心設置豐富的場景互動體驗與技術應用展示環節,讓參會者近距離現場接觸行業前沿技術與產品,沉浸式感受前沿科技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