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5-10-11 10:19 來源:央廣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是強國復興的基石。回首五年征程,中國工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5萬億元大關,以年均增長5.4%的穩健步伐超越過往。進入2025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6.2%,以其對國內生產總值36.3%的貢獻率,牽引中國經濟的巨輪破浪前行。
創新是第一動力。5年來,我國創新投入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6%,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產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進入到“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領跑”涌現的新階段。
在“新萬里長江第一隧”——海太長江隧道內,近千名建設者正有序銜接各項工序,全力保障這條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的穩步推進。工程采用左右線一前一后的方式掘進作業:左線,大國重器“滄淵號”盾構機正以日均12米的速度向蘇州太倉方向全力推進。
中交天和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楊輝:核心的心臟主驅動系統,我們有全壽命周期的在線系統檢測,要實現140萬平方米,整個隧道滴水不漏。
“滄淵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各重大建設工程中不斷刷新工程掘進紀錄,讓天塹變通途,正是我國“大國重器”多空間維度實現突破的縮影。2020年至2024年期間,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7.9%和8.7%,相較于2020年,它們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分別提升到了34.6%和16.3%。
江西新余是全球最大的鋰鹽加工基地、國內重要的鋰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基地。8月以來,當地企業訂單如雪片般接連不斷。
某知名鋰電科技企業公司副總裁周海楠:隨著國家儲能產業政策的穩步推進,新能源行業秩序持續優化,為公司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今年8月,公司鋰電池月產量同比增長72%。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風電、環保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在形成了增長新動能的同時,也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麗巖:“十四五”以來,產業結構從傳統的勞密型資源消耗型加速轉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中國制造正在堅定地邁向中國智造,新質生產力相關的產品產量也逐年跨越式增長。
實數融合擴圍增效,數智化應用更加普及。“十四五”期間,我國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5年來,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達到459.8萬個。
“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行業穩扎穩打的腳步,也為即將到來的“十五五”中國工業經濟闊步前行打下堅實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以系統性、前瞻性舉措強化工業經濟增長韌性,推動工業經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