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型槽的規格選擇需緊密結合應用場景的固定需求、載荷強度及臺面尺寸,不同場景對槽寬、槽深、槽間距的要求差異顯著。以下按場景分類整理選型方案,方便直接匹配實際需求。
一、輕載精和密場景(螺栓型號 M6~M8)
推和薦規格:槽寬 × 槽深 = 8×10mm~10×12mm,槽間距 200~250mm核心應用場景:
實驗室基準臺:用于固定小型檢測儀器(如顯微鏡、光譜儀),輕載且需保持臺面平整度,細槽設計避免影響基準精度。
輕載零件檢測:如電子元件平面度檢測,需臨時固定工件但不允許槽位干擾測量基準,8mm 窄槽可兼容小型夾具。
量具輔助固定:校準千分表時偶爾需要簡易固定支架,10×12mm 槽深能確保螺栓穩定,且不破壞臺面整體平面度。
適配建議:600×400mm 臺面可設橫向 2~3 條、縱向 1~2 條槽,均勻分布即可,無需密集開槽。
二、常規工業場景(螺栓型號 M10~M12)
推和薦規格:槽寬 × 槽深 = 12×15mm~14×18mm,槽間距 200~300mm核心應用場景:
普通設備調試:如電機、泵類設備安裝調試,需固定設備底座并調整水平,12mm 槽寬適配 M10 固定螺栓,槽間距 250mm 便于靈活調整位置。
常規零件劃線:在 2 級精度鑄鐵平臺上劃線時,需固定工件(如軸類、板類零件),14×18mm 槽深可防止劃線過程中工件晃動,槽間距 200mm 適配多數零件的固定點分布。
中小型工件裝配:如變速箱零件組裝,工裝夾具通過 T 型螺栓固定在臺面上,中等槽寬兼顧固定強度與臺面剛性,避免頻繁拆裝導致臺面損傷。
適配建議:1000×800mm 臺面可設橫向 4~5 條、縱向 3~4 條槽,槽位邊緣距臺面側邊保留 100~150mm,增強邊緣抗變形能力。
三、精和密組裝場景(螺栓型號 M14~M16)
推和薦規格:槽寬 × 槽深 = 16×20mm~20×25mm,槽間距 150~200mm核心應用場景:
精和密機械組裝:如數控機床導軌裝配,需通過工裝夾具精的準定位零件(誤差≤0.01mm),16mm 槽寬適配 M14 螺栓,密集槽間距(150mm)可實現微調,確保裝配精度。
工裝定位平臺:用于批量生產的工裝基準臺(如汽車零部件焊接工裝),20×25mm 槽深能牢牢固定重型工裝,避免重復定位誤差。
模具檢測與調試:大型模具(如注塑模)的平面度檢測需固定后測量,槽間距 200mm 可適配模具底部的多個固定孔位,保證檢測過程中無位移。
適配建議:1500×1200mm 臺面橫向設 7~8 條、縱向 5~6 條槽,槽與槽之間的臺面區域需≥100mm,防止開槽過密導致剛性下降。
四、重載作業場景(螺栓型號 M18~M20)
推和薦規格:槽寬 × 槽深 = 22×28mm~24×30mm,槽間距 300~400mm核心應用場景:
鋼結構焊接:焊接大型 H 型鋼、框架結構時,需固定工件防止焊接變形,24mm 槽寬適配 M20 高強度螺栓,30mm 槽深確保螺栓嵌入深度,避免重載下脫落。
重型設備支撐:如軋機、壓力機的安裝調試,工件重量可達數噸,寬槽間距(400mm)能減少對臺面整體結構的破壞,保證承重時不變形。
大型鑄件加工輔助:鑄造后的大型機床床身需在平臺上進行粗加工定位,22×28mm 槽規格可匹配重型卡具,確保加工過程中工件穩定。
適配建議:2000×1500mm 臺面橫向設 5~6 條、縱向 3~4 條槽,槽底需進行圓角處理(R2~R3),減少應力集中導致的開裂。
五、特殊場景補充說明
無槽場景:精和密零件平面度檢測(00 級 / 0 級平臺)、量具校準(如水平儀校準)需絕和對平整的基準面,嚴禁開槽,若必和須固定可采用磁吸工裝替代。
槽深與槽寬配比:輕載場景槽深 = 槽寬 ×1.2 倍(如 8×10mm),重載場景槽深 = 槽寬 ×1.5 倍(如 24×30mm),確保螺栓受力平衡。
材質匹配:重載場景的 T 型槽需選用 HT250 以上材質,槽口邊緣進行淬火處理(硬度≥HB220),增強耐磨性。
聯系人:銷售部經理 張文娟
聯系電話:13780573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