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了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脂體系的流變特性,基于雙阿累尼烏斯方程和試驗數據建立了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脂的流變 模型,同時對共聚樹脂的粘度和工藝條件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流變 雙阿累尼烏斯方程 共聚物
在復合材料的成型過程中,樹脂的流變特性是制 定復合材料固化工藝的依據,研究樹脂的流變特性是復 合材料成型過程中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國內外學者 對樹脂流變特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1-4] ,并且基于阿累 尼烏斯方程建立了各種預測樹脂粘度的數學模型,主要 集中在以下2方面:其一是通過樹脂的動態粘度特性建 立粘度-溫度關系的數學表達式,求解表達式中涉及的 動力學參數;另一方面是通過樹脂的等溫粘度特性建立 粘度-溫度-時間數學表達式,并求解表達式中各個參 數,最后得到能預測樹脂體系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條 件下的粘度值,為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條件的選擇提供指導。
氰酸酯樹脂(CE)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種新型熱固性樹脂,具有良好的介電性能和機械性能、低的吸濕率和高耐熱性,可廣泛用于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但氰酸酯單體容易結晶,固化反應溫度高,轉化率低,脆性 大,因此通常需用其他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橡膠以 及雙鍵化合物對其進行共混或共聚改性以提高其綜合性能,滿足航空航天產品對材料耐熱性、耐濕熱性及電磁性能的要求[5-12] 。本課題在對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體系動態粘度特性和等溫粘度特性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樹脂粘度-溫度-時間的流變學模 型,為復合材料成型過程中工藝條件的確定提供了理論依據。
1 試驗原料與儀器
1.1 試驗原材料
E-51環氧樹脂,上海樹脂廠生產;雙酚A型氰酸酯, 江都市吳橋樹脂廠生產;雙馬樹脂,河南省華鼎高分子 合成樹脂有限公司生產;催化劑,自制。
1.2 共聚樹脂的制備
將一定量的雙酚A型氰酸酯與催化劑加入三口 燒瓶中,在120~125℃溫度下預聚2h,加入一定比例的 E-51環氧樹脂,控制反應溫度在110~115℃,反應1h后 加入定量雙馬樹脂,在125~130℃下反應0.5h,制得共聚 樹脂。
·儀器:美國BrookField DV-Ⅱ粘度計。
·動態粘度測試:按粘度計加熱裝置程序設定升溫曲線,升溫速率為2℃/min,到達測試溫度點后恒溫2min讀數,測試溫度范圍為30~190℃,每10℃為一測溫點。
·等溫粘度測試:測取120℃、130℃、140℃和150℃ 溫度下粘度隨時間的變化。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動態粘度特性曲線分析
圖1所示為共聚樹脂體系動態粘度特性曲線。由圖1可知,在加熱過程中,樹脂體系的粘度先隨著溫度的升高迅速下降,經歷一個平臺期(70~170℃)后迅速上升。這是由于在升溫初期,溫度升高使聚合物分子鏈段柔性增加,宏觀上表現為粘度隨溫度的升高迅速下降;當溫度升高至70℃時,鏈段運動幾乎到達最大程度,而化學交聯反應尚未開始,呈現為動態粘度特性曲線上的平臺期;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特別是溫度大于180℃時,交聯反應加劇,預聚體開始形成交聯網絡,限制了鏈段的運動,樹脂體系粘度開始增大。
?
從圖1曲線可知,從理論上來說,70~170℃之間均可成為復合材料成型過程中的加壓點,考慮到動態試驗過程中結果的滯后性以及具體成型之間的差異,特別是溫度小于120℃的情況下共聚物的凝膠時間超過 70min,因此選取120~150℃范圍內的溫度進行粘度-溫度-時間試驗研究。
2.2 等溫粘度特性
選取120℃、130℃、140℃和150℃為等溫試驗點, 實測不同溫度下等溫粘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延長,樹脂粘度逐漸增加; 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速率逐步提高,發生的粘度特變 時間明顯縮短。
式中,ηt為樹脂在t時刻的粘度;η0為樹脂的初始粘度; a和n為模型參數;t為恒溫時間。
樹脂在0時刻的粘度η0和模型參數a和n符合阿 累尼烏斯方程,即
η0=k1exp(k2/T),(2)
a=k3exp(k4/T),(3)
n=k5exp(k6/T),(4)
式(2)~(4)中,k1、k2、k3、k4、k5、k6為等溫化學流變模型參數, T為熱力學溫度,單位是K。
2.4 等溫化學流變模型參數的求解
lnη0-1/T關系如圖3所示,試驗值與理論曲線吻合 較好,根據擬合曲線可得初始粘度方程
lnη0=-8.405 62+5 128.621 97/T。(6)
2.4.2 模型參數a和n的確定
將圖2中不同溫度下的粘度值ηt除以各自的初始粘度η0可得相對粘度與時間的關系,共聚樹脂體系相對粘度(ηt/η0)與時間的關系如圖4所示。對圖4的共聚樹脂體系相對粘度曲線采用模型公式(1)進行非線性最小方差分析,求出每個等溫模型對應的a和n值,不同溫度對應的a和n值見表1。
?
通過對ln a-1/T和ln n-1/T進行線性分析(見圖5),
?
計算出參數k3、k4、k5和k6,從而求得a和n的表達式
ln a=-39.885 41+14 561.320 99/T,(7)
ln n=24.676 64-10 870.183 76/T。(8)
?
[2] 崔郁,李曄,唐邦銘.5284樹脂流變特性研究.南京大 學學報(自然科學),2009,45(2):292-296.
[5] 嵇培軍,楊明,白樹成,等.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 酯共聚物復合材料性能研究.第十五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 文集,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234-236.
[6] 趙渠森.先進復合材料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8] 王志強,王婧婧,劉艷明,等.氰酸酯改性及復合材料性 能.第十三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航空工業出 版社,2004:477-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