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5-01-15 10:35 來源:新民晚報
近日,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辦的第二屆大制造行業高質量雇主論壇上,上海智能制造行業高校就業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上海理工大學牽頭發起,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共同響應,將整合資源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銜接,推動上海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論壇亦是上理工校企合作人才發展戰略峰會,60余家智能制造企業、110位企業技術專家和人力資源專家走進上理工,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探索高層次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路徑。會上針對“制造業人才培養的短板在哪里”的核心問題,與會企業代表的發言呈現了共識——前沿技術與未來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還應優化,未來工程科技人員應注重人才培養的前瞻性、創新性;科技革命改變教育內容,信息革命改變教育模式,工程教育必須主動適應,幫助未來的工程師們建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并且更加注重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會議期間,上理工機械工程學院將本科生人才培養大綱呈現在企業面前,設計了學院人才培養課程設置調研問卷,請與會企業技術專家和人力資源專家提出意見,落實“以需定供和產教深度協同育人”,具體化“如何提高市場和行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匹配度”問題。
峰會將企業技術專家、人力資源專家、大學教授、學生輔導員聯系在一起,讓企業出題,高校答題,將學生培養從高校的教室、實驗室,拓展到企業的生產線上,將課程設置、學科專業發展從人才培養大綱延伸到智能制造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科研需求上,培養的學生實踐性更強、更符合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同時也為校企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平臺。
論壇還設置“戰略之謀:共筑智能制造卓越新生態”“技術之新:智融合賦能高端智造”“能源之局:新能源之勢重塑未來制造”等分論壇,邀請行業龍頭企業領導、行業領域研究專家、咨詢專家以及學院學科帶頭人、學術領域大咖共話智能制造產業發展,18位企業專家主題分享,10名學校教授進行主題發言,共謀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創新發展。
[延伸閱讀]上理工機械學院探索校企深度融合“上理模式”
多年來,上理工機械工程學院積極推進學生生涯教育與就業引導工作,堅持以創新創業為抓手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以產教融合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卓越人才培養體系。近年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整體就業率多年連續全校第一;每年半數畢業生投身行業國家戰略需求重點企業,專業匹配度90%以上;多年來,學院專業設置面向制造業主戰場,人才特色鮮明,畢業生行業認可度高,在業界有良好的口碑,學院連續3年獲就業先進集體稱號。
學院通過構建“1+N”校企合作開放式聯盟——產業技術學院,主動對接行業產業,打破體制壁壘,校企合作共建現場教學平臺、工程能力訓練平臺和工程技術開發平臺,形成了組織結構完善、教學特色鮮明的基于產業技術學院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學院搭建就業平臺,加強聯系各行業用人單位、校友優質企業,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建立了涵蓋近500家企業的用人單位資源庫。結合學生的就業意向,通過現有資源穿針引線,積極發掘更多優質企業、用人單位。2年來,學院領導、專業教師與就業市場負責人帶隊先后走訪聯合汽車電子、海拉電子、發那科、小米集團、良信電器、安波福、恩井汽車、美國車橋、奇石樂等60余家制造企業,開展調研。機械學院與北京小米集團、美的集團、山東臨工、奧克斯集團、海拉電子、華域汽車、延鋒國際等近30家企業簽訂教育部供需對接項目;與中汽股份、上汽液壓技術中心、潞安集團、奇瑞汽車、發那科、佛瑞亞、恩井汽車等30余家雇主企業構建校企共建,推進產學研與人才供給雙融合。同時,聯合20余家企業設立企業就業實踐與人才培養專項基金;與50余家企業建立“見習工程師”就業實習課程合作項目;與12家全球知名企業設立“中國汽車后市場人才訓練營”;與海拉(中國)、恩福(中國)、精智實業、阿特拉斯等企業聯合開展科技日、生涯講堂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