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4-11-26 14:57 來源: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2024年11月22—24日,2024第二屆中國電氣工程大會在安徽合肥成功舉辦,大會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聯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引領電氣新未來”為主題特邀中車首席科學家丁榮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電磁兼容與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蘇東林院士,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饒宏院士,北航機載系統創新中心主任、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院長焦宗夏院士等360余位專家圍繞當前電氣工程科技和能源裝備產業熱點、重點領域作精彩報告。大會設置26個分會場進行專題交流,來自電氣工程及相關領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3100余人參加了大會。
大會開幕式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秘書長韓毅主持,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楊慶新,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朱安珂,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助理文勁宇,安徽大學副校長吳立建,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丁立健分別致辭。
丁榮軍院士、蘇東林院士、饒宏院士和焦宗夏院士分別作題為《高速列車牽引傳動技術的發展》《信息化背景下電磁安全問題的思考-從電路思維到電磁場思維》《構網型儲能技術及其在新型電力系統的應用》《先進航空機載系統未來發展探討》的主旨報告,國際強磁場協會主席、華中科技大學李亮教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所長馬衍偉研究員主持主旨報告環節。四位院士的主旨報告高屋建瓴,圍繞我國電氣能源科技前沿、重點產業和國家重大工程需求,慷慨分享了最新科技信息,展示了工程領域重大科研成果,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關注,23日上午的開幕式會場座無虛席。
與會代表認真聆聽院士主旨報告
大會圍繞當前電氣裝備高端智能綠色發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與發展,電氣工程學科產學融合以及電力能源經濟熱點和重點領域,以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為驅動,設立了電氣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電驅動創新與電機系統前沿技術、新型儲能技術與應用、深遠海風電匯集組網及運行控制技術、超導電工技術、軌道交通冰致災害研究與防護、超級電容器及先進儲能技術、直流輸電關鍵裝備前沿技術、電機與電氣系統仿真技術、智能量測體系與應用技術、電機及變壓器用繞組線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制氫技術及裝備、新型電工材料與器件技術、新能源裝備與系統安全、先進通信技術賦能新型電力系統、電力碳排放評估與產品碳足跡、低空經濟電動航空產業前沿技術、主動配電網與分布式電源技術、先進機器人關節電機與系統集成技術、新能源在軌道交通的應用、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智能感知關鍵技術及應用、能源數智化關鍵技術與應用、車-樁-站-網融合互動關鍵技術及應用、強電磁科學與技術、電磁場與物質作用、新質生產力賦能電線電纜產業高質量發展等26個分會場,360余位專家分享精彩報告。
本屆大會三天日程滿滿,“與產業結合緊密、報告內容新”的特色吸引了電氣工程領域學術界、產業界同仁齊聚一堂,來自電氣裝備企業的代表960余人,占比超過30%。專家報告生動、內容豐富,分享最新科技進展和行業成果,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與研判。與會代表提前在大會《程序冊》上做好標注,在分會場間穿梭,積極互動、交流熱烈。多家行業協會、經開區管委會組團參會,了解產業發展動向和最新科技成果,為企業轉型升級尋找商機。很多代表表示此行不僅加深了對自身產業科技發展的認知,更是拓寬了視野和思維,擴大了朋友圈,收獲頗豐,最大的遺憾就是“想聽的報告太多,實在是分身乏術,明年必須多派人參加”。
分會場掠影
會議同期舉辦了2024第二屆“絲路”智能量測生態開發大賽決賽和頒獎活動,饒宏院士和楊慶新理事長為特等獎團隊頒獎,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張文亮副理事長和韓毅秘書長為一等獎團隊頒獎。我會聯合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本屆大賽,旨在促進智能量測生態建設,培育優秀人才,發掘先進成果,有力推動萬物互聯的電力“絲綢之路”發展。獲獎團隊對大賽主辦機構表示感謝,表示這不僅是對他們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他們未來在智能量測領域繼續深耕的期待和鞭策。
電氣工程大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前沿高端科技信息,同時也為產業最新成果展示以及企業間深入交流合作搭建了平臺。會議期間,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舉辦了工業5G芯片及產品發布儀式,正式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工業5G芯片,標志著智芯公司在推動工業5G芯片規模化應用進程邁出關鍵的一步,我會秘書長韓毅、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于波等嘉賓出席了發布儀式。
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業5G芯片及產品發布儀式
山河星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臥龍集團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山河星航總經理鄧宇、臥龍中央研究院副總裁劉棟良和電動航空研發中心總監甘成維出席簽約儀式,雙方在新能源航空器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尤其是在系留式大載荷滅火無人機高功重比的電推進系統開發應用中實現了多項創新成果,為國家低空經濟戰略部署作出積極貢獻。
山河星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臥龍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大會還精心策劃了3場技術參觀活動,組織了100余位參會代表分別參觀了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人造太陽裝置)和超導低溫測試中心實驗室,科大智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和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們提供了近距離感受高溫等離子體物理及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智能化數字化運維技術和清潔能源轉換技術最新進展的機會。
技術參觀掠影
大會吸引了ANSYS、COMSOL、ITECH、rtunit、PINTECH、PLEXIM、深圳麥科信、南京研旭、上海科梁、杭州易泰達、浙江天煌教儀、江蘇中奕和創、清鸞科技、安徽芒課教育、上海箐富、煙臺孚信達、機械工業出版社等二十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出版社前來參展,展品涉及電工材料、工業仿真軟件、教學儀器、電源及電力電子測試設備、系統集成等相關技術解決方案。展位專業觀眾絡繹不絕,展商們對大會的規模和層次給予高度肯定,熱切期待2025第三屆中國電氣工程大會。
大會展覽展示掠影
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安徽大學的有力支撐,校科技處統籌開展志愿者招募工作,選拔了50名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學生志愿者,參與會議期間的會議資料準備、現場報到引導、分會場服務等工作,為大會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志愿者們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會議期間早出晚歸,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志愿者們專業周到的優質服務和精神風貌得到與會嘉賓的廣泛好評。志愿者們也表示有機會為電氣工程領域的盛會提供志愿服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也是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
大會志愿者風采
大會的成功舉辦,得到了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山東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寧波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三峽大學、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易泰達科技有限公司、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銅業協會(中國)、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臥龍電氣驅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網信通埃森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蘭州交通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等承辦單位的寶貴支持。在會議前期組織籌備過程中,各分會場召集專家百忙中為大會提供有力支撐,從專家報告邀約、大會宣傳、參會嘉賓組織、專家接送等諸多方面提供根本保障。
在全力推進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戰略背景下,能源領域作為這場綠色革命的主戰場,電氣裝備承擔著關鍵支撐作用。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電氣工程技術、電氣裝備產業及電力系統正經歷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轉型與變革。電氣裝備智能化、信息化、低碳化創新發展已成大勢所趨,源、網、荷、儲一體化、裝備電力電子化、多能互補以及新型儲能技術等已成為當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點。中國電氣工程大會每年舉辦一次,我會聯合國內外學術界和產業界,充分發揮學會作為電氣工程領域高端科技智庫的戰略作用,持續致力于推動電氣工程領域的產學深度融合,旨在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高端智庫支持、人才儲備、先進科研成果轉化及尖端技術裝備保障。在電氣工程裝備向智慧化、信息賦能化、綠色低碳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學會將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攜手行業同仁,持續貢獻智慧與力量,共同構筑綠色、低碳、智能的電氣裝備未來,為推動我國乃至全球能源結構的優化與升級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