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4-06-24 14:1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有著百年歷史的某全球500強啤酒制造商,深刻感受到了AI的場景化應用對其生產線的顛覆式改變。
在該啤酒制造商的工廠中,通過應用施耐德電氣AI解決方案,對全量生產數據進行匯聚、分析,繼而敏銳監測工況,并預測、微調最優控制策略,最終完成20%的物料節約和15%的效率提升,實現優質安全生產。
數字化轉型行至深水區,AI帶來的變革風起云涌。作為一種新質生產力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層面,AI重塑時代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尤其是得益于算法的突破、算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海量數據的持續積累,AI技術正逐漸從理論走向工業領域的應用實踐,切入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還有很多的細分場景可以挖掘,不僅能覆蓋工業全流程各環節,提高各環節自身運作效率,還能挖掘各單一環節所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而賦能整體的預測、生產、管理、決策,實現精細化管理,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丁曉紅認為,AI與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將進一步釋放數字化潛能,為推動產業的數智化轉型提供強大驅動力。
這是一場既爭朝夕又搶未來的變革。有預見性的產業巨頭們都在力爭將AI場景化應用延展到制造與能源的神經末梢,從而抵達新的數字化革命窗口。在這場變革中,要實現AI價值,需要創新和生態兩大力量。這其中,AI既是綠色低碳轉型的強力催化劑,又是中國智造的關鍵引擎,更是生態圈探索的重要方向。
政策也如期抵達。今年年初,國家數據局發布首個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聚焦12類行業打造300個應用場景,力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跨越;而后3月份,“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綠色低碳轉型的強力催化劑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之下,企業的節能降碳需求愈發迫切,也為AI應用提供了更多場景落地的可能。
在東北某銀行數據中心的暖通節能優化項目中,施耐德電氣采用智能冷站解決方案,對冷水機組現場進行優化。優化策略執行一周后的效果估算顯示,該數據中心冷機的額定工況性能(COP)提升將近20%,平均用電量降低16.4%。
AI的爆發正給數據中心行業帶來每年高達20-30%的市場增長空間。依托前沿的行業洞察和豐富實踐經驗,施耐德電氣基于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給數據中心提供諸如供配電設備、機柜等綠色高效硬件產品同時,還提供管理AI集群的應用軟件工具,并已衍生出成功案例。
以改造上述數據中心的暖通空調系統為例,節能上的應用是影響制藥、電子、數據中心等用戶整體能源效率的重要一環。施耐德電氣智能冷戰解決方案結合AI建模和數據分析算法,可以幫助用戶搭建系統層的智能“大腦”,在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同時,實現超過10%的節能效率提升,以及超過50%的人員效率提升。
施耐德電氣將AI技術與自身在工業自動化與能源管理領域的技術與經驗相結合,積極賦能工業、樓宇、基礎設施等不同行業的用戶加速實現節能減碳和智能化運營。項目數據顯示,施耐德電氣基于AI技術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用戶實現年度5-10%的能耗降低,以及3-5%的效率提升。
“AI 與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是推動數智化轉型的關鍵變量,也是加速綠色化協同轉型的必然路徑。”在丁曉紅看來,施耐德電氣正是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 AI 與不同應用場景的融合,為企業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國智造的關鍵引擎
在經歷46年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產業向上升級,正從最初的“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躍遷。AI場景應用是中國智造的關鍵引擎,并令行業充滿期待。
在施耐德電氣2024年創新峰會上,北京雙鶴制藥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崇直言,“最近幾年,人工智能已經在我們的產品上有所應用。我們有一款設備叫泡罩包裝機,主要用來藥粒包裝。兩年前,我們引入了基于大模型算力卷積神經網絡,替代了普通相機檢測。以前,檢測系統僅僅可以檢查是否缺少藥粒,而現在通過深度學習,不僅可以檢測是否缺少藥粒,還能自動甄別成品質量。”
“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這個系統越用越好用。”該人士表示。
越來越多的企業引入AI技術,不斷探索AI與不同應用場景的融合。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全球燈塔工廠申請案例中均已部署AI技術,AI技術在所有應用方案中占比超過60%,并由此帶來超過30%的業務績效。
基于百年的工業制造與電氣經驗,施耐德電氣的優勢在于,其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不同門類制造業的客戶資源,使得其擁有豐富的工業場景和數據資源,將AI技術與能源管理、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具體場景相融合,引領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
在這場新的AI在工業中場景化應用大潮中,施耐德電氣不僅僅是AI場景化應用的賦能者,同時亦是實踐者。
作為實踐者,施耐德電氣在全球200多家工廠和物流中心為AI應用創新提供了豐沃的“試驗田”。這其中,22家中國區工廠已基本部署了基于AI算法的預測性維護,每家工廠通過減少宕機和備件消耗,降低了50-120萬不等的年度成本,并利用AI算法降低工廠能耗;得益于AI、數字孿生、5G等技術覆蓋,無錫工廠實現了端到端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端到端“燈塔工廠”。
從自身改造到將自身成功經驗賦能客戶,施耐德電氣尋求更廣泛的成功。比如,李崇就在創新峰會上表示,雙鶴制藥裝備與施耐德電氣深度融合,共同開發整個設備的操控系統。未來,雙方期待的深度合作就是人工智能方向。
丁曉紅表示,目前,施耐德電氣已經將AI技術廣泛應用于視覺識別、預測分析、設備控制、工藝優化、能效優化、操作員培訓等一系列具體場景,并積極引領產業生態進行聯合共創。
生態圈探索的重要方向
施耐德電氣深知,創新需要構建的是一個開放、協作的生態系統。AI更不例外。積極構建生態圈,與各方共同圍繞數字價值鏈融合共創,是AI應用場景走深向實的最佳路徑。
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深科技”)如今很感謝“創贏計劃”對于公司發展的轉變。2022年,憑借基于電流指紋邊緣算法技術的AI電力數字化生態,拓深科技從數百家企業中脫穎而出,加入施耐德電氣第二季創贏計劃。如今雙方合作的技術產品,已經在一些酒店、宿舍等場景得到應用,并取得了明顯的節能效果。
“拓深科技”的故事還在繼續。同樣在創新峰會上啟動的第五季創贏計劃,攜手產、學、研、用各方,聚焦綠色智能制造和綠色能源管理兩大領域,開啟“成長營、加速營、AI+探索營”全新三營模式,其中AI+探索營為今年全新推出。
此中,成長營聚焦五大(垃圾焚燒電廠燃燒參數優化等)具有市場成熟度的聯創方案,加速營發布八大聯創解決方案(AIGC在綠色智慧供應鏈的應用等),AI+探索營聚焦AI+行業的賽道探索與生態創新,推動產品的規模化應用或是加速創新成果的落地。
事實上,2023年第四季創贏計劃即有AI在供應鏈場景應用的探索,而今年隨著AI更多走上場景融合的戰場而作為獨立營設立,主要挖掘能源管理與自動化行業用戶對AI賦能業務的真實需求和場景,突破其間的關鍵痛點,并力推AI技術與實際場景的融合。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業務發展中國區負責人熊宜對于第五季的創贏計劃極為期許:“自2020年以來,施耐德電氣創贏計劃始終致力于打造集創業孵化、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于一體的平臺,為工業及能源領域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持續賦能。今年,我們在雙營模式基礎上,全新打造了AI探索營,將聚力挖掘AI技術融合行業場景的龐大應用潛力,加速行業雙轉型,共赴更加智能、可持續的創新未來。”
顯然,在AI創新創業浪潮席卷之下,“單打獨斗”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需要激發“集群效應”破解諸多場景落地難題。
丁曉紅坦言,長遠來看,施耐德電氣必須要深化人工智能在實體產業中的應用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除了自身修煉內功外,還需要融合共創、開放協同。“自己掌握核心能力,并不代表自己要做所有的事情,術業有專攻,賦能合適的伙伴幫助你更快、更高效的實現目標,并形成更廣泛的影響力和復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