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4-04-01 14:29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概況
1、定義 : 工業互聯網
據信通院的產業范圍理解,工業互聯網存在著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只包含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型網絡、邊緣計算等融合創新帶來的全新產業領域。從廣義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基本等同于工業數字化的相關產業,其根植于傳統制造支撐體系,又融合數據感知、互聯互通、先進計算、智能分析等能力,帶來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新產業環節的誕生。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體系既包括融合形成的兩類全新產業子領域,即工業自動化、工業網絡向邊緣計算延拓形成的邊緣計算子領域,匯聚工業數據、機理模型和創新應用形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軟件子領域。也包括工業軟件、工業自動化、工業網絡、工業裝備、工業安全等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部分。
2、產業鏈剖析 : 網絡、軟件、設備、平臺的有機結合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可分為設備層、網絡層、平臺層、軟件層、應用層和安全體系等六大部分構成 ; 其中:設備層是指包括智能生產設備、生產現狀智能終端、嵌入式軟件及工業數據中心,代表企業有華中數控、拓斯達、弘訊科技等 ; 網絡層是指包括工廠內部和外部的通信,代表企業有思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興等 ; 平臺層包括了協同研發、協同制造、信息交易和數據集成等工業云平臺,代表企業有阿里云、華為、騰訊、浪潮信息等 ; 軟件層包括了研發設計、信息管理和生產控制軟件,是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價值的核心環節 ; 應用層是包括了垂直行業應用、流程應用及基于數據分析的應用,代表企業有徐工信息、三一重工等 ; 而安全體系則是滲透于以上各層中,是產業重要的支撐保障。從產業鏈劃分來看,設備層、網絡層屬產業鏈上游,應用層屬產業鏈下游,其余部分均歸入產業鏈中游。
行業發展歷程:在互聯網發展中破繭而出
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可分為 5 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在 20 世紀 60-80 年代,實現了網絡的發明以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聯 ; 第二階段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實現了工業網絡協議以及操作系統的發布,以及物聯網的提出并且工業設備逐漸聯網 ; 第三階段是在 2000 年初,云計算以及通信獨立架構協議的形成,并且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逐步形成 ; 第四階段是 2010 年到 2020 年,工業互聯網雛形形成逐步形成 ; 第五個階段是 2020 年至今,2020 年 5G 商用時代開啟,工業互聯網進一步發展,形成工業安全、工業軟件、云計算等多個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將不斷融合,通信網絡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已經從人到人的通信發展到人與機器以及機器與機器的通信。雖然我國工業互聯網起步晚于西方國家,但其發展較為迅速。回顧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2010 年以前的萌芽期,2010-2014 年的起步探索期,以及 2014 年之后的快速發展時期。進入快速發展期后,2017 年 11 月,國務院出臺《深化 " 互聯網 + 先進制造業 "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可以視作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頂層架構,同時這也標志著發展工業互聯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核心產業穩定增長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連續增長,2022 年市場規模突破 1.24 萬億 .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 1.35 萬億元,已全面融入 49 個國民經濟大類,涵蓋所有 41 個工業大類。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融合應用不斷深入,產業生態日益優化。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2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為 3.20 萬億元,名義增速為 7.78,預計 2023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將達到 3.34 萬億元,名義增速為 4.33%。
2、工業互聯網對第二產業帶動作用最顯著
2022 年工業互聯網帶動三大產業增加值規模將穩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帶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規模分別達到 0.06 萬億元、2.19 萬億元、2.20 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在支撐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有效助力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高端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貿易 ( 2023 年 ) 》,預測 2023 年,工業互聯網帶動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規模將分別達到 0.06 萬億元、2.29 萬億元、2.34 萬億元。
當前,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披露的信息,2022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對第二產業的帶動規模達互聯網帶動的產業總規模的 49.21%,已成為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的主戰場。工業互聯網已廣泛應用于石化、鋼鐵、電子信息、家電、服裝、能源、機械、汽車、裝備、航空航天等行業和領域,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規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助力企業提升質量效益,并不斷催生新的增長點。一是工業互聯網極大加快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離散型制造企業、流程型制造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進行的數字化轉型探索豐富多樣、全面系統。企業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由內部改造到外部協同、從單點應用到全局優化,持續推動企業數字化、服務化升級。二是 5G 推動工業互聯網的高級場景應用。5G 高帶寬特性,能支撐基于機器視覺的產品質量檢測等對網絡帶寬要求極高的業務 ; 低時延高可靠特性,能滿足運動控制等對網絡時延要求十分嚴苛的業務 ; 大連接特性,能為工業數據采集、遠程運維等場景提供可靠的網絡服務。隨著 5G 技術的逐漸成熟,以 5G 為主的多種無線技術將更多地應用于工廠內網改造。
3、制造業是工業互聯網應用主陣地
2022 年工業互聯網帶動增加值規模超過千億元的行業達到 9 個。其中,對制造業的帶動規模最大。2022 年,工業互聯網帶動制造業增加值規模達到 1.89 萬億元 ; 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帶動規模次之,2022 年,增加值規模達到 1.00 萬億元。在第二產業中,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采礦業的帶動作用最為明顯,在第三產業中,工業互聯網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金融業的帶動作用較為突出。
行業競爭格局
1、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前 30 城市發展成效顯著
產業增加值規模方面,頭部城市規模優勢突出,全國七城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破千億元。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重慶、蘇州七個城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均達到千億級別。2023 年,前 10 城市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達 26.52%,前 30 城市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達 46.19%。
2、企業競爭:行業應用領域突出,競爭分化明顯
從軟件企業來看,工業互聯網主要代表企業有用友、東方電信等,以 Saas 服務轉型為戰略目標。在制造業企業中,以三一重工、海爾等企業為代表,其優勢是熟悉生產制造流程但云計算技術較為薄弱 ; 在互聯網企業,以 BAT 為代表,雖然云技術領先但是缺乏專業和全面的工業知識 ; 在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方面,華為和寶信軟件等帶領行業可以制造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平臺、應用服務等整體信息化服務,但云計算技術稍弱 ; 此外,初創企業以昆侖數據、樹根互聯等代表企業為主,其領域專注度高,創始團隊通常來自頭部信息科技和工業企業,但資金實力較弱。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人、機、物的全面聯網,促進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與高效配置。工業互聯網正在推動制造業創新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在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軟件產業共同發展的新體系中,工業互聯網成為我國制造業在中國制造 2025 目標下、工業 4.0 時代的新的發展思路。
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臺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 2021-2023 年 ) 》《工業互聯網 + 安全生產 " 行動計劃 ( 2021-2023 年 ) 》《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 2020 年工作計劃 ) 》等多項旨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產業支持政策。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產業支持政策的不斷落地,工業互聯網應用將進一步普及,產業發展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行業仍然是一片藍海。
我國工業互聯網布局不斷完善,且我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現,但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2、工業互聯網前景預測:工業互聯網將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考慮到工業互聯網的跨界性質,很多產業可能將會從中受益,尤其是中小軟件企業、互聯網企業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等企業、智能制造企業等。作為物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互聯網發展將會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而得到快速發展,芯片、傳感器、通信模組網絡等行業的技術進步將會帶動工業企業的新一輪效率提升,幫助電力、航空、醫療、鐵路、能源等行業提高生產率。前瞻根據近年來的相關政策以及年復合增速測算出 2029 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經濟規模將達到 2.53 萬億元左右,滲透產業經濟規模將達 5.60 萬億元,合計為 8.13 萬億元。這將為智能機器人、新型工業軟件等軟硬件領域帶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