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8-01-31 10:32 來源:長江商報
被稱為A股工控之王的匯川技術靠技術打天下,取得了不菲業績。
1月23日,匯川技術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及子公司獲得了專利證書49項、軟件著作權7項。公司稱,專利及著作權的取得,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形成持續創新機制,保持技術領先。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專利權及著作權的取得與匯川技術在研發方面持續高投入密切相關。
數據顯示,上市8年來,公司的研發費用從2010年的0.54億元猛升至2016年的3.85億元,(2017年數據尚未公布)7年增長了6倍,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的占比穩居10%左右。
起初,匯川主要依靠的業務是電梯一體化控制器及相關業務,但公司從未停止過對變頻技術和電控技術相關應用領域的擴張,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機器人控制器、軌道交通領域等多個領域取得可觀的業績。因而公司的凈利潤上市以來增長了3倍多。
匯川技術的財務也較為穩健,負債率不高,償債能力較強,流動性較為充足。
令人不解的是,經營持續向好的匯川技術大股東及董監高卻密集減持套現。
針對上述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向匯川技術發去了采訪函。公司回應稱,公司目前處于年度預算以及經營總結規劃會議的密集階段,很難安排人員接受采訪。
股本較上市時擴張14倍
起家于電梯一體化控制器及相關業務的匯川技術,經營呈現欣欣向榮之態。
去年三季報顯示,匯川技術實現營業收入31.30億元,同比增長27.57%,凈利潤7.23億元,同比增長5.03%,加權凈資產收益率14.6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04億元。
這已經不是匯川技術首次獲得亮麗業績。自上市以來公司的經營業績保持了穩定中高速增長之態勢。
2010年9月28日,匯川技術登陸創業板,借力資本市場,公司的主營業務從最初的電梯一體化控制器及相關業務,逐步擴展至變頻技術和電控技術相關應用領域、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機器人控制器、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
隨著經營業務的擴張,匯川技術的規模迅速擴大。上市之初,公司總資產為24.63億元,去年9月底,達到了87.41億元,增長了2.55倍。
規??焖僭鲩L的同時,營業收入也是步步高升。2010年至2016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6.75億元、10.54億元、11.93億元、17.26億元、22.43億元、27.71億元、36.60億元,7年間增長了4.42倍,年均保持了10%以上的中高速增長。
匯川技術的凈利潤增長與營業收入基本上是同步的。同期,其凈利潤分別為2.20億元、3.40億元、3.18億元、5.60億元、6.66億元、8.09億元、9.32億元,7年增長了3.24倍,除了2012年凈利潤有小幅下滑、2013年快速反彈并大幅增長外,其余年度均表現為穩步中高速增長。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2.16億元、3.33億元、3.11億元、5.32億元、6.38億元、7.61億元、8.57億元,與凈利潤同步。這些數據表明,匯川技術的非經常性損益占比較低,主營業務較為突出。
上市以來,匯川技術進行了4次高送轉股,股本擴張了14.42倍,現金分紅21.28億元,超過其募資總額19.41億元。
二級市場上,匯川技術的表現也不賴。其上市之時,發行價為71.88元。上市后,不到兩個月時間,股價拉升至168元。截至上周五,復權計算,股價達到426.20元,較發行價上漲了4.93倍。
研發費用持續增長約占營收10%
匯川技術經營業績較為亮麗或得益于較強的研發能力。
匯川技術起初的主營業務為電梯一體化控制器及相關業務,近年來,相繼并購了上海萊恩、江蘇經緯軌道交通設備、寧波伊士通等公司,同時設立了南京匯川工業視覺、上海默貝特、蘇州匯川。通過系列運作,公司的業務拓展至變頻技術和電控技術相關應用領域、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機器人控制器、軌道交通等領域。
去年半年報顯示,匯川技術的主營業務構成中,變頻器類、運動控制類、控制技術類、新能源&軌道交通類、傳感器類等均出現在財報中,且對營業收入均有貢獻,其中,變頻器類實現的營業收入接近10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51.61%。
為什么公司去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速低于營業收入增速?
匯川技術解釋,中國制造業結構性復蘇與增長,使得工業自動化產品需求出現較快增長,公司在手機制造、印刷&包裝、硅晶&半導體、紡織、機床、起重、空壓機、冶金、化工等行業都出現快速增長。同期,公司的研發人員同比增長55%,銷售人員同比增長23%,人員的快速擴充及業務規模擴張,導致公司管理費用同比增長57.53%。其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5.45%。
實際上,匯川技術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一直很大方。
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匯川技術的研發投入分別為0.54億元、1.04億元、1.40億元、1.57億元、2.17億元、2.59億元、3.85億元,7年間增長了6倍,2016年增幅較大,較2015年增長了48.65%。
對比發現,2010年至2016年,研發投入與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87%、11.74%、9.10%、9.70%、9.33%、10.53%,長期維持在10%左右。
多份年報披露,匯川技術的研發支出全部為真金白銀投入,沒有資本化。
與此同時,公司的研發人員也在不斷增長,2014年至2016年分別為694人、869人、1290人,分別占公司總人數的24%、24%、28.50%。
依托研發支撐,匯川技術的毛利率較高。
2015年至去年上半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8.47%、48.12%、45.78%。
匯川技術解釋去年上半年毛利率小幅下降原因時稱,公司產品收入結構變化以及市場競爭加劇,使得產品綜合毛利率同比降低3.32個百分點。
董監高減持洶涌,董事長減持套現5.43億元
與經營業績蓬勃向上不相符的是,匯川技術的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套現洶涌。
記者查詢發現,上市第二年,時任監事柏子平、張衛江就進行了減持,二人合計減持了50萬股。第四年,隨著限售股的大量解禁,董監高減持套現密集出現。截至目前,董監高中減持人數達到8人。
上市初期,匯川技術的股權頗為分散,為了促進公司的進一步發展,維護管理團隊的穩定,確保對公司的控制,在上市前的2009年8月25日,朱興明等10名創始人股東結成一致行動人,對公司進行共同控制。2015年6月10日,隨著朱興明對公司的掌控力度明顯增強,共同實控人關系解除。
或許,解除共同實控人關系更有利于減持。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11月之前,匯川技術大股東共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自家股份4318.57萬股,合計減持套現金額高達近11.73億元。其中,董事長兼總經理朱興明一人減持套現金額就達近5.43億元。
此后,職工監事丁龍山減持套現235萬元,時任董事唐柱學套現3625.70萬元,副總裁邵海波套現457萬元,副總裁楊春祿套現2554萬元,董事副總裁李俊田套現2131萬元,財務總監劉迎新套現3831萬元。減持動作最頻繁的是時任董事姜勇,累計減持了24筆,共計約套現1.34億元。
上述董監高減持中,李俊田的減持操作發生在本月16日、18日,其余的除了丁龍山外,均在2017年完成減持,合計套現2.62億元。算上2016年11月之前的套現,匯川技術的大股東、實控人及董監高累計套現14.35億元。
顯然,董監高的減持還沒有完。去年7月31日,匯川技術公告,股東唐柱學、股東姜勇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合計減持740萬股,股東邵海波同期擬減持17.44萬股。目前,這些股東減持尚未實施。
最近的一次減持公告出現在今年1月3日,公告顯示,監事劉國偉計劃在未來半年內減持不超過500萬股,劉持有公司5327.76萬股。
上述減持的股份中,除了上市之前所持的股份,還有股權激勵計劃獲得的股份。
分紅較多的匯川技術為何出現董監高、股東密集減持呢?匯川技術未就此問題回復長江商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