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12-13 11:15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與工業社會城市不同,創新型城市表現出突出的宏觀差異,概括來講有九大特征。
第一,與工業社會城市運用資本擴張、資源投入為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同,創新型城市則是以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成為城市社會的普遍自覺行為。
第二,與工業社會城市以資本、資源、勞力作為生產的基本要素不同,創新型城市則是以知識資本、人才、信息為生產的基本要素,知本經營成為經營活動的核心。
第三,與工業社會城市依托資本、資源、勞力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不同,創新型城市則是依托知本、人才、信息整合創新資源實現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基本方式。
第四,與工業社會城市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不同,創新型城市則是以第三產業做主導,高新技術產業與經過技術改造升級而成為現代高效化的傳統產業成為主體。
第五,與工業社會城市以側重物質性產品生產為主不同,創新型城市則更重視非物質性產品生產,非物質性產品支撐物質性產品生產的高效率、高效益。
第六,與工業社會城市的勞力以體力勞動者為主體不同,創新型城市的勞力則是以腦力勞動者為主,特別是創新型人才成為創造、分享與管理社會財富的主體。
第七,與工業社會城市側重發揮區域中心的功能不同,創新型城市則進一步顯示出依賴國際創新資源、融入國際化網絡之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國際化發展時代,突出城市特色、顯示在國際網絡中的優勢、占據國際競爭網絡結點的地位,成為創新型城市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第八,與工業社會城市在資源開采、生態依存的掠奪性破壞不同,創新型城市則是突出可持續性發展理念,側重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與生態的恢復、和諧發展。
第九,在社會生活方面,兩者的差異更為復雜。僅就其文明形態上比較,與工業社會城市的工業文明不同,創新型城市則呈現出知識文明形態,社會網絡化、生活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政治民主化成為其基本趨勢。
上述的九大特征,是對理想的創新發展成熟城市與典型的工業社會城市進行比較而言的。現實存在的大多是步入創新發展不同階段的創新發展城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應當是從工業社會城市向創新型城市轉變過程中所具有的兩類特征的混合體。創新發展程度越高的城市,其創新型城市特征越明顯;反之,工業社會城市的特征就會顯示的多些。
城市要培植創新企業、企業家
原文鏈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10/10/content_235558.htm
創新型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一大批以城市為基地的創新型企業的崛起。因此,在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過程中,需要大規模建設創新型企業,吸引創新型企業家。
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不強,但是總體并不代表全部。應當看到在某些行業,我國的部分企業已經具有了比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華為成為全球申請國際專利最多的企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目前許多政府部門對我國企業及其技術人員的技術創新能力估計過低。在組成各種專家委員會時,政府往往想到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企業的技術人員和企業家很難參與其中。客觀地講,專家教授更多關注的是技術的先進性,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對我國產業技術需求和企業技術開發應用狀況不是很清楚,這導致我國企業的技術需求不能在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各類科技計劃中得到比較好的體現。經常出現專家教授們確定的研究重點和開發的技術或者不是產業和企業發展真正需要的,沒有市場需求,或者企業已在應用,造成研發的重復投入和巨大浪費。許多企業家和企業技術人員強烈呼吁,各級政府要多聽取企業的意見和要求。
我們必須認識到,依靠技術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在我國許多科技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部分企業和企業家很少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更多的是想如何一夜暴富。我國各級政府要帶頭克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態,采取各種措施引導企業和企業家不僅關注企業的近期發展問題,而且要注意制定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依靠技術創新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
在企業持續發展壯大時,他們最擔心的又是什么?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企業在自己所處的軟件開發領域,依靠技術創新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具有了比較強的競爭能力。這些企業的掌舵人在考慮企業長遠發展戰略時,并不擔心企業將會面臨的技術、資金和人才問題,最擔心的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聲譽越來越高,會引起國際跨國大公司全力打壓。于是這些企業表現出了既希望做大、又不敢做大的極其矛盾的、不符合常理的心態。我國應加緊研究應對策略,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和支持關鍵戰略產業中我國自己骨干企業的成長,并以此帶動我國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