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3-16 23:17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編者按 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風雨洗禮,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依然保持了平穩發展?;仡?009年,電子信息業在市場建設、技術演進、結構調整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許多突出成就,3G建設如火如荼,“核高基”重大專項支持產業創新作用明顯,平板顯示產業鏈日趨完善……新的一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的有利環境,我國電子信息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09年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為困難的一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產品司司長肖華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新世紀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成為國民經濟中受沖擊最明顯的行業之一。“此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
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隨著國內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和世界經濟逐步回暖,電子信息產業自2009年下半年起開始呈現企穩向好的跡象,生產增速低位回升、出口下滑速度放緩、經濟效益降幅收窄,總體回升態勢基本明朗。
數據顯示,2009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收入51305億元,同比增長0.1%;利潤1791億元,同比增長5.2%;出口交貨值28932億元,同比下降5.6%。軟件業務收入9513億元,同比增長25.6%。
全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3%,扭轉了上半年下滑的勢頭,但比上年增速下降7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產值50202億元,同比增長2.4%,扭轉了前10個月連續下滑的勢頭。
“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度影響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在日前召開的2010年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工作會議上總結說,“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急剎車效應對于行業發展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世界和中國經濟在2003年—2007年經歷了一輪低通脹、高增長的黃金時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在此背景下,通過出口、投資拉動經歷了快速增長期,形成了巨大的產能,也形成了高達60%的外貿依存度。
受產業自身發展規律和國內外經濟周期影響,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在2007年至2008年間進入了增長趨緩和產業結構升級攻關階段。2007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拐點已經開始顯現,產業銷售收入、出口增速等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其中2007年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長26.2%,增速比2006年同期低9.4個百分點。
而從2009年的短期影響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加大了產業調整的幅度。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主要出口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經濟陷入衰退的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外需從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一季度經歷了一輪急劇下滑的過程,從月度同比超過15%的增長下降到20%左右的負增長,全年基本維持兩位數的負增長。
正是在外需急劇下降的影響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2009年經歷了低位觸底、企穩回升態勢逐步明朗的深度調整過程,而整個產業產能過剩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出來。其中導致產業大幅調整的關鍵因素在于電子制造業,其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已成必然之勢。
“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既是全行業應對危機的舉措也是危機帶給行業的一次機遇。”婁勤儉表示,“2010年要繼續堅持以調整產業發展結構為主線,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目前的回升向好態勢。”
數據顯示,我國電子信息業產品結構升級趨勢持續,高端產品所占比重持續擴大。以液晶電視為代表的平板電視保持高速增長,工信部重點監測的彩電企業2009年累計生產平板電視6780萬臺,全行業彩電產量為9899萬臺,平板電視占比達68%。此外,筆記本電腦產量約占微型電子計算機總產量的80%;受3G網絡建設拉動,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同比增長約113%。
工信部將在新的一年工作中,突出抓好重大專項建設和發展新興產業,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重點突破集成電路、軟件、移動通信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支持產業聯盟發展,推動盡快形成產業化能力。進一步完善電子信息領域標準化和質量管理工作體系,提高服務產業發展的水平。實施標準和知識產權戰略,推進TD—SCDMA、AVS、網絡電視等標準產業化進程。
在發展新興產業方面,新的一年工信部將積極推進3G、傳感網絡、云計算等新技術發展;引導規范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等新興產業發展,制定相應的推廣應用的鼓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