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3-16 22:32 來源:
日前,由《學術月刊》編輯部組織的“2009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評選揭曉,它們分別是:
熱點一:經驗與模式——新中國六十年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入選理由: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自年初開始,學術界舉辦的各種國際性和全國性研討會持續不斷,圍繞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的“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模式”,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從各方面、多角度地予以回顧和總結,發表了一大批有分量的論著。
熱點二:網絡輿情的民意表達與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入選理由:2009年,網絡熱點事件為數眾多。這些熱點事件主要涉及公民權利保護、公共權力監督、公共秩序維護和公共道德伸張等一系列重大社會公共問題。網絡為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平臺。學者們圍繞網絡與民意表達、網絡與民主公開、網絡與反腐倡廉建設、網絡與輿論監督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
熱點三:國際金融危機與后危機時代的世界格局。入選理由:2009年,面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極大改變當今世界并將深刻影響全球未來發展的國際金融危機,學術界給予了深層次的關注。學者們圍繞金融危機與全球化、金融危機與國際經濟金融秩序、金融危機與全球治理改革、金融危機與后危機時代世界格局調整、金融危機與中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方面進行了重點討論。
熱點四: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論回應。入選理由: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經濟社會結構的不斷調整,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日益凸顯。因此,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引起政府部門和理論界的高度關注。學者們對于社會救助、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問題展開了熱烈探討。
熱點五: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模式轉換。入選理由:2009年,由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使得全球經濟面臨著何去何從的發展困惑,低碳經濟似乎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走上新一輪長周期的新的增長點。學術界因此形成了數種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熱點六:非公有制經濟研究的新突破。入選理由:非公有制經濟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伴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學術界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也不斷深入。2009年,學術界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中小企業融資等三個方面。
熱點七:歷史唯物主義的新闡釋。入選理由:近年來,“重新理解馬克思”在學術界較為流行;而對歷史唯物主義重新闡釋則成為2009年的一個熱點。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歷史唯物主義學科性質的新解釋。二是對歷史唯物主義概念譜系的新解釋。三是對歷史唯物主義本質內涵的新解釋。四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精神資源的新發掘。
熱點八:話語研究的多學科關注。入選理由:近幾年來,“話語”(discourse)一詞在中國學術界的出現頻率特別高,話語研究已成為中國學界的一大學術生長點。特別是在2009年,較為集中地涌現出一批相關論文、論著,“當代中國話語研究中心”在高校成立并持續召開全國性的討論會議,期刊《當代中國話語研究》也得以出版。
熱點九: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重建。入選理由:2009年對于中國基礎教育來說,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變革與創新能量集中釋放的一年。這一年不僅有不少重要著作出版、有較多的相關學術會議和論壇舉辦,而且以基礎教育改革為主題的學術論文達六百余篇。
熱點十:傳統法律文化中的現代價值。入選理由:作為經濟發展狀況的一種表現形式,法學界近年來興起研究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熱潮。研究中出現的大量成果,否定了“法治現代化即全盤西方化”的論調,絕大多數學者都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現代價值。2009年,學者們在發掘傳統法律文化的現代價值方面高歌猛進,從多個角度將這一研究推向深入。
據悉,此次活動經過了讀者調查、學者推薦、專家評議等多輪程序,以期使評選結果更具規范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