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8-05 17:03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日前,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致公黨中央、九三學社中央和科技部共同舉辦的“中國基因科學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機構及政府代表匯聚北京,共同探討和交流推動包括基因技術產業在內的生物產業的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科技部等有關部委領導出席。
發展生物產業成為刺激經濟的良策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在論壇上指出,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對經濟的沖擊還在蔓延,并已經從虛擬經濟延伸到實體經濟,發展生物經濟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刺激經濟的“良策”。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環保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生物產業,對于我國生物產業在危機中加快發展并最終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球生物產業增長速度是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近10倍。生物技術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將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歷史經驗證明,這一時期是發展中國家把握歷史契機,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王志珍表示,生物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的支柱產業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在“擴內需、促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惠民生”的重大部署中發揮積極作用。
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在論壇上分析說,大力發展包括基因科學在內的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從近期看,是應對金融危機,加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從長期看,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讓經濟更加繁榮,人民更加健康,社會更加和諧的必然選擇。生物經濟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生物經濟已經成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措施之一。
他說,美國、加拿大、芬蘭、印度等國家相繼提出了加速生物經濟發展的對策措施。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的4位科技顧問中,有3位是生物與醫藥領域的專家。前總統布什過去8年一直不批準聯邦政府資金支持干細胞研究,奧巴馬總統上任不到一個月就批準了。繼信息技術之后,許多國家都把發展生物與醫藥產業作為新時期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措施,紛紛采取增加投入、建立園區、爭奪人才等多種措施加速生物經濟的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吨虚L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將生物產業作為我國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的重點予以培育,在16個重大科技專項中,突出安排了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新藥創制和艾滋病、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3個專項,加大力度支持重大生物技術應用和重要生物技術產品研發。2007年,國務院發布了我國第一個《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明確了目標、發展重點和任務。《規劃》還提出要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重要領域,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重點實施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基材料等9大專項,構建生物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提升生物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
生物產業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這種突破,正在農業、醫藥、能源和化工等領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進而引發新的產業形成和發展,現代生物產業正是在這一大的背景下得以快速發展。世界許多國家把加速生物產業發展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勢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在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促進復蘇、重振經濟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生物產業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選擇。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介紹說,近年來,我國生物產業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6~2008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實現總產值保持了年均25%的高速增長;2008年我國生物產業實現總產值接近11000億元,成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抗風險能力較強的亮點行業。二是集聚式發展態勢初步顯現。2008年,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實現產值占全行業產值的66%。三是自主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強。在充分發揮我國現有科技資源的條件下,近10年來,國家先后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建設了一批重大科學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提升了我國生物技術創新能力,促使我國在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蛋白質工程、生物芯片、干細胞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四是生物技術成果大規模實現產業化。據統計,10年來,僅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支持了上千項生物技術成果產業化,極大地推動了分子生物技術在農業育種、醫藥新品種開發、現代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質能源等領域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自“九五”計劃開始,科技部一直把發展生物技術、培育生物經濟作為重點,在國家863計劃、支撐計劃和973計劃中,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生物科技的自主創新。特別是“十五”期間,對生物科技的投入大幅增長,使得我國的生物技術成為高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差距最小的領域?!笆濉逼陂g,國家863計劃生物領域經費是“九五”的3.8倍,而專利申請總數增長到11.4倍,發表論文總數增長到2.2倍,其中國際發表的論文數增長到6.9倍,取得新藥證書增長到2.6倍,進入臨床的新藥數增長到8.4倍,科技投入產出比大幅度提高。進入“十一五”,生物技術作為我國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國外發達國家的重點,納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有關部門、地方紛紛加大對生物技術及產業的支持力度。我國在疫苗、生物醫藥和工業發酵等領域取得多項世界第一。
劉燕華表示,今年國家要啟動“十二五”科技戰略規劃研究,生物技術和產業化將是“十二五”布局的重點,突出加強生物技術在農業、工業、人口與健康領域的應用,努力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近兩年,各地新建了一批生物技術與醫藥園區。初步統計,各省市未來5年用于支持生物與醫藥產業的經費超過200億元。
年內將出臺促進生物產業政策細則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認為,生物技術是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相對較小的高技術領域,我國具有發展生物產業的技術基礎和巨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現代生物產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我國產業國際分工地位和保障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張曉強同時坦言,我國發展生物產業不僅面臨發達國家競爭的巨大壓力,同時也面臨國內體制機制不完善和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等問題的嚴峻挑戰。今年5月13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會議強調,必須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要求要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環保產業為重點,從七個方面推動現代生物產業發展。
張曉強透露,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從經濟社會發展、高技術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出發,近期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批準的《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特別是要加快完善生物企業融資環境和財稅政策,加快培育生物技術產品市場,為生物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二是按照把生物產業作為未來支柱產業的要求統籌部署,加強生物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化能力建設,促進生物企業集群發展,加快培育生物龍頭企業,促進生物企業國際化發展;三是繼續組織實施若干生物產業重大專項,推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四是充分發揮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專業咨詢和決策支撐作用,分析當前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提出加快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新思路,為開展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思路研究做好準備。
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認為,21世紀是生物技術、生物經濟的世紀,生物技術是我國需求最迫切、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小的領域之一,我們將把生物技術作為當前科技發展的重點,把生物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把生物經濟作為引領新經濟發展的重點。
據介紹,我國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實現生物技術的跨越發展,使生物技術研發水平躍居世界先進行列;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生物新產業,形成2~3萬億元人民幣的產值,力爭使中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實行“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技術積累階段:到2010年左右,形成5000億~80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生物技術產業,為應對金融危機做出新貢獻;第二步,產業崛起階段:到2015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6000億元人民幣;第三步,持續發展階段:到2020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2~3萬億元人民幣,形成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劉燕華表示,我國生物科技與生物經濟發展的重點是:一是加強生命科學前沿基礎研究,不斷探索生命科學規律。二是加速推進農業第二次“綠色革命”,培育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特別是培育抗旱、抗鹽堿的植物新品種,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開發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與飼料添加劑等新產品,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三是大力發展醫藥生物技術,推動第四次醫學革命。重點支持疾病預防、疾病診斷、新藥研制、基因治療、器官移植等技術,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四是發展工業生物技術,推動化學工業的第三次革命,發展現代發酵、生物催化等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綠色制造業”發展。五是加速發展生物質能,緩解能源短缺和壓力。六是加速環境生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七是加強生物資源的深度開發,培育一批新的生物產業。八是加強生物安全研究,保障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