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重組 關鍵在財稅分配
http://www.kblhh.cn 2008-03-27 15:32 來源:中國工業報
據報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曉剛日前與武鋼、包鋼、首鋼、太鋼等四位鋼鐵業全國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今年開始到2010年,中國鋼鐵業將迎來歷史上最大重組浪潮。張曉剛稱,我國一直大力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但集中度卻一直呈現逐年降低趨勢,前十大鋼鐵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由2004年的34.7%一路下滑至2006年的29.4%。
這些年來,鋼鐵業的聯合與重組進展十分迅速,這兩年甚至達到了一個高潮。在世界各國,一批大集團相繼產生,如由齊諾爾、柯科利爾、阿爾貝德等組成的阿塞洛集團,由川崎制鐵和日本鋼管合并的JFE股份公司等,國際鋼鐵業正在以跳躍式的聯合和收購向前進。有人預計,在不遠的將來,鋼鐵業將參照國際汽車工業采用的模式,由10大集團統治全球的生產和市場。然而,就在中國鋼鐵業亟需大規模重組來抵抗外資競爭的時候,我國的鋼鐵業產業集中度卻在逐年下降。
中國鋼鐵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這只是表象。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背后,是地方割據和財稅利益。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行的是“統一所有、分級管理”,雖然在名義上絕大部分鋼鐵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但實際上卻分割為中央國有、省屬國有、市屬國有等。毫無疑問,鋼鐵企業的整合過程,實際上就是有關政府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利益協調、討價還價的過程。如果利益關系處理不好,不但不能優勢互補、做大做強,反而后患無窮。
在上世紀末,遼寧省鋼鐵企業重組的擱淺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教訓。對于這次重組的失敗,有關人士就曾指出,最大的障礙是復雜的利益沖突。遼寧素有“鋼鐵大省”之稱,有鞍鋼(鞍山)、本鋼(本溪)、撫鋼(撫順)、大鋼(大連)、沈鋼(沈陽)等國內知名鋼鐵大廠,中小鋼廠更是遍地開花。這里面,不但有中央直屬企業,也有省直和地方企業。在財稅分配上面就有很大區別,中央直屬企業鞍鋼的所得稅交給財政部,其他市轄企業所得稅交各自所在市。可想而知,財稅的問題不解決,地方政府又怎么會輕易地將所屬企業拱手相讓。
現在,鋼鐵產業重啟新一輪的并購和重組,就應該深刻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地方政府在研究有關重組問題時,最擔心的莫過于本地區的收入。因此,地方性鋼鐵企業更傾向于松散型的企業集團,而不愿搞以資本為紐帶的聯合重組,這也是鋼鐵企業跨省市、跨地區強強聯合的最大障礙。盡管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生存發展面臨很大的威脅,但是由于國內一些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以致重組動力不足。
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企業的重組和聯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在我國,國有鋼鐵企業有著非常復雜的地區和行政隸屬關系,在地方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因素決定了政府在鋼鐵企業的重組和聯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為此,有人認為,在中國現行經濟模式中,中國鋼鐵業要實現整合重組就必須走“市場+政府”的模式。但是,企業才是真正的主體,只有優勢企業獲得市場認同、劣勢企業退出市場,整合重組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