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紡織貿易監控升級
http://www.kblhh.cn 2007-10-23 09:56 來源:中國工業報
持續數月的2008年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于近日達成協議,確定在明年我國對歐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后,采用許可證管理和資格準入的雙重監控機制,確保中歐紡織品貿易平穩過渡。
根據10月9日歐盟委員會公告,該協議有效期為1年。受到雙重監管的產品類別有T恤、套衫、男士褲、襯衫、套裝及亞麻產品等8類。
當日,商務部急召相關企業及主要紡織品出口省市外貿系統負責人開會,商討對紡織品出口監管的具體實施辦法。據消息人士透露,新的出口管理辦法將在未來一周內公布,主要包括對紡織品出口采取發放出口許可證和實行資格準入兩方面的措施。
輸歐紡織品價格或將提高
根據2005年中歐簽署的關于合作實現紡織品自由貿易過渡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于2008年實現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平穩過渡。
可以確定的是,明年的紡織品出口依然實行許可證管理制度。但是,在明年對歐配額到期后,我國出口歐盟的紡織品將沒有數量上的限制,而是采用資格準入制度,獲得出口資格的企業方能領取出口許可證。現行的紡織品出口許可證則依據配額數量發放。
消息人士對記者說,商務部的緊急會議就資格準入制度拿出兩套方案來討論。第一套提出的進入門檻包括:企業在華的注冊資本必須超過50萬元;從事紡織品出口3年以上;輸歐配額管理以來,輸歐紡織品出口總額超過1萬美元;3年內沒有知識產權、環保等問題的違規記錄;一般納稅人;紡織商會會員企業。
第二套方案設立的門檻除上述6點外,還要求紡織品的出口價格、社會責任等要符合商會自律標準。
據記者了解,上述細則尚在討論中,因此不排除最后公布方案有變化的可能。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稱,資格準入的門檻可能對新進入者造成限制,對新興企業和中小企業不利。政府還需在維護市場秩序和避免壟斷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第一紡織網資深分析師汪前進卻認為,正在討論的準入門檻實際上并不高,對于獲得資格的企業來說,大家將在同樣的起跑線上競爭,有利于增強出口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同時,在新措施下,中國出口歐盟的紡織品價格或將有所提高,因為這其中加入了環保、社會責任等成本。
放開數量后約束仍然存在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要求,從明年1月1日起,向歐盟出口產品的中國企業,必須根據新協議獲得中歐雙方頒發的許可證。同時,中方將向歐盟官員提交中國企業涉及上述8類紡織品的對歐出口信息。如果收集到的數據表明,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數量出現波動或異常,歐盟貿易監管機構將有權單方面采取進口管制措施。
分析人士表示,新的協議將出口數量透明化,可以規避目前有的企業借道其他地區再出口歐洲的做法。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有關人士對新達成的協議持積極看法,認為監管商品由原來受配額限制的10類減至為8類,同時取消數量上的限制,意味著對紡織品出口的管理更為寬松。而歐盟對進口數量的管制,可以避免我國紡織品出口再次出現井噴的局面。這一措施為明年解決中美協議到期之后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汪前進說,新協定的出發點還是為了保障對歐出口的平穩過渡,雖然放開了數量,但不意味著約束不存在。“我認為雙方在新的協議下還是會私下定一個數量上的控制,雖然可能并不公開這一數量。因為完全放開是不可能的,符合準入資格的企業出口也不能沒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