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zkazv"></nobr>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阿V,肥臀浪妇太爽了快点再快点,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實現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和發展(紡織機械及噴氣織機、染整設備)

      http://www.kblhh.cn 2006-06-26 09:52 來源:中國紡機網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黨中央、國務院對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和發展高度重視。在2004年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錦濤總書記特別指出,必須下更大決心,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快改變我國許多重要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大量依靠進口、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品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狀況。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抓緊制定若干重大領域關鍵技術創新的目標和措施,務求盡快取得突破。2004年4月,國務院在大連召開了振興裝備制造業座談會,培炎副總理親自到會,對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措施、要求等作了具體的指示。國務院要求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就加強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裝備研制的領導、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程、研究制訂促進重大裝備國產化的政策措施等提出具體意見。會后,開始起草《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經過近兩年的起草、討論和修改,今年2月以國發[2006]8號文件下發了《若干意見》。

        下面,就如何貫徹落實《若干意見》,促進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和發展,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向大會作一匯報。
      一、全面客觀地認識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
         (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我國裝備制造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對于我國裝備制造業,我們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上世紀50年代,我們在原蘇聯的援助下,建立起了門類比較齊全的裝備制造業體系。經過五十余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電力、冶金、石化、交通等國民經濟部門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大量裝備。建國后“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鞏固了新中國政權和我國的國際地位,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自信心。改革開放后,我們擴大了國際交流,引進了大批裝備和技術,也與外國公司建立了合資企業,制造業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結合重點工程建設,我們開展了千萬噸級露天礦采掘設備、大秦鐵路重載列車、寶鋼工程設備、30萬及60萬千瓦火電機組、30萬噸乙烯、三峽機組、秦山核電站機組、秦皇島煤碼頭設備、正負電子對撞機、500千伏交流輸變電設備等十二套重大裝備的研制,解決了上世紀后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中的許多難題,有力地促進了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也為以后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皟蓮椧恍恰焙鸵慌卮笱b備的研制成功,集中體現了上世紀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體現了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加強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裝備制造業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形成了較完整的制造體系,目前在制造規模上居世界第五位。據統計,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約7萬家,從業人員近1838萬人;2005年工業總產值6.8萬億元,利潤超過3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8%左右。
         近年來,依托三峽工程、西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工程以及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建設等項目,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開發和國產化取得了新的成果。
         發電設備。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制造體系,綜合生產能力達到每年5000萬千瓦以上。目前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80%以上為國產機組。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30萬、60萬千瓦亞臨界火電機組已經實現國產化,是目前我國電力工業的主力機組。在此基礎上,通過一些重大機組項目的建設,通過與國外合作制造,采取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新型發電設備制造技術。目前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已經批量生產和投運。在60萬千瓦核電機組實現國產化的基礎上,百萬千瓦核電機組也部分實現了國產化。近期準備建設的嶺澳二期百萬千瓦核電站第一臺機組國產化率可以達到50%,第二臺機組國產化率可以達到70%,蒸發器、壓力殼等主要部件可以在國內制造。哈電、東方電氣集團通過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左岸混流水輪機組合作制造和技術攻關,已掌握70萬千瓦級大型混流機組的設計制造技術,將自主制造右岸8套機組,標志著我國大型水輪機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在大型燃氣電站設備的自主制造、大型抽水蓄能機組設計制造以及大型風電機組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輸變電成套設備。通過西北電網750千伏交流輸變電示范工程和三峽500千伏、貴廣Ⅱ回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建設,與國外合作制造并引進技術,已掌握了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關鍵設備制造技術。正在著手研發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輸電設備。
         冶金裝備。已能成套提供年產800萬噸級鋼鐵聯合企業常規流程設備,寶鋼三期設備國內供應部分超過80%,中厚板和薄板軋機等關鍵設備已研制成功,4000立方米高爐、干熄焦成套裝置、高爐尾氣回收裝置等已實現了國產化。鞍山鋼鐵公司與一重聯合,二重與中冶賽迪公司聯合,進行設備和技術總承包,實現了大型薄板冷熱連軋成套設備的國產化。
         石油化工裝備。7000米電驅動石油鉆機已成套出口,年產千萬噸級的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產化率達90%,4萬立方米等級大型空分設備、30萬噸合成氨和52萬噸尿素成套裝置、60萬~70萬噸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壓縮機等關鍵設備已實現國產化。其中,沈陽鼓風機集團公司成功地完成了多個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中“首臺(套)”大型離心壓縮機國產化的任務。
         船舶。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后,日元、韓元大幅度貶值,日韓造船企業競爭力提高,我國船舶工業形勢非常嚴峻。國家協調用戶部門和生產企業,積極組織滬東造船廠引進LNG(液化天然氣)船建造技術,實施LNG船國產化。正是這些政策措施的綜合效應,我國船舶工業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已能夠建造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VLCC)、大型海上石油儲油輪(FPSO)、8000標箱級集裝箱船和3萬千瓦級低速柴油機及曲軸,正在研制14.5萬立方米級LNG船、5萬千瓦級低速船用柴油機和大型船用曲軸。
         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近年來,日趨緊張的城市交通狀況使許多大中城市紛紛要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當前我國近30個大中城市正在建設或籌劃建設城軌交通設施。如果大量設備依賴進口,將極大地增加工程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政府和項目業主不堪重負。1998年組織實施的城軌交通設備國產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廣州地鐵二號線工程是第一個國產化依托工程,所需156輛車由長春車輛公司中標承造,平均每輛車價格122萬美元,比廣州一號線車輛(原裝從西門子公司進口)價格下降了33%;同口徑比較,二號線機電設備平均每公里造價為1.7億元,較一號線降低了7600萬元,降幅達31%。實踐證明,城軌交通設備國產化工作對項目業主單位、生產企業、政府和社會都有益無弊,是多贏的戰略舉措。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的自主化率達到70%以上。
         數控機床。近年來,我國數控機床市場需求急劇增加,到2003年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消費國和第四大機床生產國。2005年,我國生產數控機床5.9萬臺,涌現了一批高檔數控機床,產品的質量也有很大提高。國家領導人對發展數控機床極為關心,多次對數控機床發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去年5月份,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防科工委在大連聯合召開了國產數控機床發展研討會,邀請國內數控機床生產骨干企業、國防軍工企業等主要用戶和科研機構共商數控機床產業振興大計,促進了用戶和制造企業的合作。大連機床與華中數控合資建設國產數控系統項目已經啟動,共同開發研制國產數控系統并形成產業化基地。沈陽機床集團公司組織實施產品召回活動,是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的一個創舉,也體現沈陽機床集團公司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大膽改革、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
      五十年來,我國已建成門類齊全、具有一定水平的裝備制造業體系,能夠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所需的大部分裝備,并成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某些產品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融入電子信息技術,發揮了后發優勢。但國內仍有些人不相信國產裝備,不了解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進步,寧可花大錢去買國外同樣性能的裝備。例如,30萬、60萬千瓦火電機組用的DCS分散性控制系統,上海的新華公司和北京的和利時公司均達到了和國外相當的水平,但國內大量的電廠就是不愿意使用,寧可多花一倍的錢去買國外的控制設備。相反,國外的大公司看中了新華公司,并認定新華公司將成為他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最后GE公司以控股90%、新華公司主要技術和管理團隊私人持股10%買下了這家公司,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其他領域也都存在類似的情況。
      (二)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但在我們看到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妄自尊大。我們要承認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總體素質不高。特別是重大技術裝備的開發制造能力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設計的產品少,不能滿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
         一是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少。我國裝備制造業結構不合理表現在普通產品制造能力過剩,而體現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和制造實力的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水平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重要領域發展所需大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成套裝備不得不依靠進口解決,且依存度不斷提高。1998年以來,國家發行國債擴大內需,國內裝備市場需求急劇膨脹,國內制造企業的生產訂單都大幅度增加,與此同時,機械產品的進出口逆差在急劇增加。2005年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進口機械產品逆差有所減少。我國機械產品國內自給率已達到三分之二,但重大裝備國內自給率不到50%。
         二是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企業改革、改組、改造滯后,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我國裝備制造業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承擔重大技術裝備制造任務的大型國有企業,歷史包袱和社會負擔過重,改革進程緩慢,缺乏創新機制和自我改造能力,用于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發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原創性技術成果少。機械工業部撤銷后,機械系統的企業和研究院所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嚴重,研發、制造、成套設計分離脫節,形不成合力。沒有一家具備能與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和日本三菱重工等跨國集團相匹敵的企業,使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如被稱為“國寶”級的一重、二重,2005年的銷售收入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也僅有30億元人民幣左右,且經濟效益不高,不僅無法與國際知名大公司相抗衡,與國內石化、冶金和電力等大公司的規模相比也相距甚遠。
         三是存在著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究其原因,首先是自主研發能力弱,研發投入少。二是國際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跨國公司生產一代、研制一代,不斷推出新技術,并往往首先推銷到中國市場。三是制造、使用行業兩張皮,一些重要行業缺少長期穩定的裝備技術政策,造成了裝備制造業科研開發、自主創新沒有目標,技術發展跟著國外跑,造成始終追不上的局面。國內雖有對裝備制造業的巨大市場需求,但缺少使用國產設備、大力扶持國產裝備制造業的政策體系和氛圍,國內裝備制造業沒有獲得同步發展的機會。
         四是企業自主創新的首臺(套)產品市場準入難。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花了大量的外匯引進技術,制造企業消化吸收后也開發了許多新產品,許多企業、科研機構也自主開發研制成功了新產品,但往往因沒有依托工程而得不到驗證,或被用戶以沒有運行業績為由得不到投標資格,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這種現象不利于我國重大裝備制造業的成長。如果不能解決首臺(套)產品市場準入問題,國產重大裝備就難以得到推廣應用,許多新產品、新技術就被扼殺在搖籃里,國內企業、科研院所將失去開展研發的積極性。
         五是鼓勵國產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健全。按照現行規定,裝備制造企業為實現重大裝備國產化所需要進口的材料和配套零部件,須全額交納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而進口成套設備,則可減免上述兩項稅收,由政策造成的成本負擔使國產化不如進口成套設備。另外,外商獨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可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負不均,使內資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近幾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財政、稅務、海關等部門的支持下,運用稅收等調控手段,實施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國產化、國船國造和燃氣輪機用市場換技術,逐步提高國產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有了成功的經驗。這是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基本不變,靈活調整運用稅收杠桿而取得的。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從成套引進變成70%以上在國內生產,80%以上的國內航運公司的遠洋船由國內船廠生產,使這些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財政收入不減反增。但這些措施沒有形成政策或制度,一事一辦,操作難度大,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落實。
      (三)裝備制造業面臨振興的戰略機遇。
         在當前加強宏觀調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認真研究制定加快振興裝備制造的政策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一是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投入完成的,每百億產值能源消耗強度,冶金工業是1.76,石化工業是1.30,而裝備工業則只有0.18,只有前兩個行業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國處于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克服資源和技術等諸多的瓶頸制約。振興裝備制造業,擴大和提高裝備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強度,也能為國民經濟各部門,特別是重化工業的優化升級、轉變增長方式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保障。
         二是振興裝備制造業有助于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抓住國際產業重組的機遇,有選擇的承接工業化國家的產業轉移,充分發揮我國裝備制造業門類齊全和基礎良好的潛力,建成世界裝備制造業的基地,把裝備制造業培育成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是振興裝備制造業是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增強綜合國力的保障。裝備制造業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各行業和國防建設提供裝備的重任,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是國家科技水平、創新能力和工業實力的綜合反映,裝備制造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防裝備的水平。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確保國防安全和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必須用自主創新的先進技術來裝備中國。
         四是振興裝備制造業對相關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有著突出的帶動作用。建國五十多年來,裝備制造業通過“一五”時期的156項工程、60年代中期的“三線”建設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在東北地區的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西部地區的重慶、成都、西安、蘭州,中部地區的洛陽、武漢、太原、株洲、南昌,東部沿海地區的上海、天津、青島、南京、廣州等,形成了若干個具有區域特色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裝備制造業基本集中于老工業基地,位于中心城市,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有助于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西部大開發和東部沿海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等戰略的實施。裝備制造業離不開材料工業、信息技術、科技教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必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集中力量抓好十六項重點領域關鍵技術裝備的國產化工作
         根據我國經濟建設需要以及裝備制造業的特點,《若干意見》明確了十六項重點發展領域。這十六項技術裝備都是國民經濟各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所必需的,代表了目前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不少是國家已經列入規劃或正在實施的重點項目所需的裝備,并都能找到依托工程,這是我們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突破點,也是降低工程建設、運營維護成本的客觀要求。
         (1)清潔高效發電技術裝備。包括百萬千瓦核電機組、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IGCC)、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型水電機組及抽水蓄能電站機組、大型空冷電站機組、風電機組等。按照國家核電發展規劃,我國到2020年建成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要上2~3套百萬千瓦核電機組。通過秦山和嶺澳核電機組研制,我國裝備制造業已基本掌握了壓水堆核電站關鍵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擬將國家已經批準的廣東陽江、浙江三門各2套百萬千瓦機組作為依托工程,與國外合作制造,以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掌握第三代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系統設計和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技術。同時以我為主擴建秦山二期2套65萬千瓦、廣東嶺澳二期2套百萬千瓦機組,建設紅沿河4套百萬千瓦機組。繼續組織推進大型水電、燃氣電站和大型風力發電廠建設,加快大型抽水蓄能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和兆瓦級風電機組國產化。
         (2)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已組織實施西北電網750千伏交流輸變電,三峽500千伏、貴廣Ⅱ回500千伏直流輸電等示范工程,帶動國內企業引進技術和自主研發。我委正組織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特高壓輸電技術裝備制造和研發論證,爭取盡快啟動示范和試驗工程,積累經驗。
         (3)百萬噸級大型乙烯成套設備和PX、PTA、聚脂成套設備。擬以天津、鎮海和撫順3套百萬噸乙烯,儀征100萬噸PTA和濟南正昊集團60萬噸PTA工程為依托工程,通過適當引進關鍵技術和自主開發,自行成套百萬噸級大型乙烯、大型PTA裝置。
         (4)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在我國石油資源短缺和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以煤液化生產汽油、柴油以及烯烴將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國產化是降低工程投資的重要措施。國家已批準并正在建設的內蒙古神華5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目前大型加氫反應器已經國產化,流程中的一些高壓泵閥機組等要繼續組織研制。
         (5)大型薄板冷熱連軋成套設備及涂鍍層加工成套設備。實現成套設備國產化。為滿足汽車工業和家電行業發展需要,大力發展代表軋鋼設備最高水平的薄板冷熱連軋成套設備。擬通過裝備制造業與冶金用戶聯合攻關、自主開發,提高成套設備制造水平。
         (6)千萬噸級煤炭井下綜合采掘、提升和洗選設備、大型露天礦設備。按照煤炭行業發展規劃,要建設和改造120座礦井,需要綜合采掘設備200余套。擬通過技術攻關制造大型綜采、提升、洗選設備以及薄煤層采掘設備。
         (7)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30萬噸礦石和原油運輸船、8000~10000標箱集裝箱船等大型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設備。采取引進技術或聯合建造等方式,發展大型滾裝船、車客渡船、高速大型集裝箱船以及豪華游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進一步增強船用動力裝置、甲板機械等已具備一定基礎和優勢的產品研制能力;以自主開發和引進技術相結合,提高低速柴油機曲軸、大型船用鑄鍛件、鍋爐、發電機組、機艙、裝卸和觀通導航系統等產品的制造水平。
         (8)200公里/小時以上高速鐵路列車、新型地鐵車輛。根據我國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及城市軌道交通進程加快的要求,在發展時速200公里以上動車組、大功率電力和內燃交流傳動機車的基礎上,以我為主開發時速300公里等級高速列車。進一步完善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牽引傳動控制及網絡系統、信號系統的制造和研發體系,使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大型環保裝備及資源綜合利用設備。大氣治理、城市及工業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成套設備有著廣闊的市場潛力,要加大環保設備的研發制造水平;發展海水淡化、報廢汽車和電子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設備。
         (10)大斷面巖石掘進機及大型施工機械。據統計,近十年全國鐵路、水利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建設項目需要開鑿6000公里隧道,需大斷面巖石掘進機和盾構機100余臺,進口一臺大型掘進機需1000萬~1500萬美元。擬通過與國外合作制造,掌握掘進機關鍵設計制造技術。
         (11)重大工程自動化控制系統和精密測試儀器。根據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國家特大型工程和百萬千瓦超臨界等大型火電機組、百萬噸乙烯及大型軋機等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要,開發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先進控制系統和檢測儀表;重點開發電力、冶金、石化、機械制造、醫藥衛生、環境監測及國防建設等領域所需的大型、精密監測和計量儀器。
         (12)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裝備、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隨著我國機械、汽車、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對大型中高檔機床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同時要進一步增加高等級數控機床的出口,為此要重點發展大型、精密、高速數控加工設備和數控系統,以改變大型高精度機床大部分依賴進口的現狀和滿足擴大出口的需要。
         (13)新型紡織機械。重點對十項新型成套關鍵裝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日產200噸及以上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高速粘膠長絲連續紡絲機、高效現代化成套棉紡設備、機電一體化劍桿織機和噴氣織機等生產線及染整設備。通過關鍵裝備和技術的解決,促進紡織行業技術升級。
         (14)新型、大馬力農業裝備。目前我國125馬力以上拖拉機、新型農業裝備等主要依賴進口。采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聯合開發和自主創新等多種方式,提高大馬力拖拉機、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采棉機等產品的國產化水平和技術檔次。
         (15)集成電路關鍵設備、電子元器件生產設備、整機裝聯設備、生物工程和醫藥生產專用設備、數字化醫療影像設備、新型移動通訊設備等。因對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具有較強作用,可比照上述重大技術裝備納入重點發展領域。
         (16)發展民用飛機及發動機、機載設備。改變民用航空運輸設備制造基本為國外壟斷的局面。
      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將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裝備制造業的振興事關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國務院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和全社會都應該給予關心和支持,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幫助國有企業解決歷史包袱,促進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推進稅制改革和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
         (一)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的步伐,正確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要積極推進裝備制造企業的體制改革,鼓勵國內各種所有制資本參與重大技術裝備制造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支持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企業重組,促進生產企業與科研院所的聯合,推動生產企業與用戶單位結成聯盟。要打破傳統的部門觀念和原有的管理體制,在宏觀引導和市場機制作用的促進下,培育一批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和全程服務為一體的工程公司、系統成套公司和工程監理公司,參與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管理。
         與此同時也要防止將承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任務、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簡單地一賣了之,要培育和保護我國多年來形成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制造體系。企業的所有制不是企業生產經營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對國有企業進行體制改革,絕不是簡單地賣給外國公司或私人企業就算完成了改制。我們要關注改制后的企業還能否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主營業務能否發揚光大,吸納就業的能力能否保持。國外政府對企業并購的管理方法很值得我們思考借鑒。最近我國的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和哈量收購德國公司時,德國政府并不完全以出價高低確定買主,他們還考慮買方的經營業務是否與德國公司相關聯,賣出后是否能促進德國公司的長遠發展和現有人員就業。我國企業在出價并不是最高的情況下,獲得了收購權。反觀我國的一些企業并購案,值得吸取經驗教訓。我國個別國有重點企業出售后,有的收購公司只是熱衷于玩資本,層層脫殼,逃避債務,根本不考慮發展,使企業失去了原有的經營優勢,在當前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企業仍然不死不活,很發人深思。有人針對這種現象送了一副對聯,上聯:拆東墻補西墻墻墻不倒;下聯:借新債還舊債債債逃空;橫批:資本運作。雖然尖刻,但不無道理。
         (二)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放在振興工作的首位。
      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每個行業面臨的重要歷史使命,黨和國家對此一直高度重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通過引進技術和自主研制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的主要手段。我們既不能重引進、輕自主開發創新,也不能走閉門搞科研,一切從頭研發發展之路。因此,應強調開放式的自主創新,鼓勵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集中資源支持重大技術裝備國家級工程中心和大型骨干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的建設與完善,加大重大技術裝備技術攻關費用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增加科研開發的投入,制定吸引和培養研發人才的制度與政策。
         以系統設計技術、控制技術與關鍵總成技術為重點,推行開放式自主創新,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資源,加快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國家將重點支持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自主創新的項目。國家要加大對大型企業集團技術開發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關鍵共性技術、基礎性技術和原創性技術的研究開發,特別是系統成套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研究開發。重大技術引進工作要有制造、研發和使用單位聯合參與。
         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開展研發工作并加快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最近大連機床已經與華中數控成立了合資公司,就是一個范例。
         鼓勵企業通過自主開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以及購并、參股國外的研發、制造企業等方式,提高技術水平。大連機床、沈陽機床和哈量走的就是這條路子,值得其他企業借鑒。
         要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振興裝備制造業中的作用,提高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的等級,使標準成為實現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為我國裝備產品參與國際競爭創造條件。我國信息產業較早重視標準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支持大唐電信研究制定的有關標準已經被國際所接受,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條件。當今世界,一流的企業搞技術標準,二流的企業搞技術研發,三流的企業搞系統集成和設備成套,四流的企業搞產品制造,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三)切實行使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
          自今年2月份8號文件下發以來,國家發改委已經會同或配合有關部門開始了文件的貫徹落實工作,開始制定《若干意見》配套政策措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需要政府引導組織,加強宏觀調控,制定并落實鼓勵開發、使用自主制造裝備的政策和措施。由于重大裝備大都用于國家重點工程,而許多重點工程的業主又是壟斷性行業,因此,完全強調市場配置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政府制訂政策加以引導,以及必要的組織和協調。
         1.制定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辦法和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依托工程管理辦法。
         國家在核準或審批重點建設工程時,要有針對性的安排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依托工程,并要求項目業主和制造部門聯合制定出詳細的裝備制造實施方案,推進國家重點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產品的研制進程。對訂購和使用首臺(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的國家重點工程,確定為技術進步示范工程。國家對技術進步示范工程項目將優先予以安排。盡快研究建立由項目業主、裝備制造和保險公司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機制,引導裝備制造企業和項目業主對首臺(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投保,推進技術創新工作。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依托工程項目采用國家重點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產品,符合自主制造實施方案要求,進口必要的配套零部件和原材料,對其交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由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經財政部核定后實行先征后返。
         2.制定重點領域裝備技術政策。
         根據國民經濟重點領域中長期發展的需要,重點領域制定科學合理、先進適用和相對穩定的裝備技術政策,既保障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利益,也有益于裝備制造業制定相應的中長期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發展規劃。裝備技術政策由使用部門和制造部門的專家提出,經國內各行業具有經驗的技術和經濟專家組成的審議委員會進行咨詢論證,由國家批準施行,作為國家審批和核準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的依據。需要制定裝備技術政策的領域和重點工程有:電力工業大容量、高參數的發電和輸變電、石油化工工業(含海洋石油工程)的煉油和化纖原料生產、煤炭工業的采掘、冶金工業冶煉和軋制、建材工業的新型(環保)建筑材料生產、汽車工業的汽車產品關鍵總成生產、軌道交通運輸業的新型軌道交通運輸、遠洋運輸業、航空航天工程、信息產業的通訊、生物工程和醫療醫藥領域等。
         3.制定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重大技術裝備采購管理辦法。
         避免重復引進、盲目進口國外技術和設備。工程項目重大技術裝備需要引進技術的,承接技術轉讓的單位必須具有消化吸收、研發創新能力和實施產業化的基本條件。工程項目和裝備自主制造實施方案經核準或審批后,各有關部門要依據方案聯合實施、共同推進。凡屬于重點領域的工程項目所需裝備,均應納入統一組織的招標工作范圍,國家有關部門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招標工作進行指導,規范重點工程項目的設備招投標工作。
         4.制定加強裝備制造業重組并購工作管理暫行辦法。
         加強對外資并購的規范管理工作。關于加強裝備制造業企業重組并購工作管理暫行辦法正在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對外商投資并購進行評估審核。制定外商并購的評估審核辦法,建立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部際聯系會議的權責和工作機制。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堅持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相結合,同時加強引導,不斷增強裝備制造業自我發展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5.加強對振興裝備制造業工作的組織協調。
         在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辦公室基礎上組建“重大技術裝備協調辦公室”。圍繞落實《若干意見》組織編制國家重大裝備規劃,協調重大相關政策,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落實。
         國務院召開此次工作會議,對振興裝備制造業進行動員和部署??梢灶A見,裝備制造業將迎來發展的良好時期。發展改革委要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十一五”規劃建議綱要》的精神,按照曾培炎副總理的講話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精心組織,抓好落實。同時,要求地方各級發改委對如何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盡快進行研究部署,提出具體工作計劃,認真組織落實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各項工作。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的需要,結合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和特點,提出適當的戰略目標。到2010年要初見成效,在部分領域實現突破。為實現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和發展而作出貢獻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老熟女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九九热在线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粉嫩av蜜臀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午夜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第一区| 高清自拍亚洲精品二区| 国产美女69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熟妇乱女乱妇综合网|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人妻午夜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老|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 亚洲国产精品一二三四区|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日韩|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天堂2018|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二页|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久久精品国产再热青青青|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 美日韩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欧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真实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手机在线| 蜜臀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