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09/3/3 9:05:49
#0樓
城域傳輸網一般采用骨干層、匯聚層和接入層三層結構。隨著sdh技術的發展,大型城域網的匯聚層以及中小型城域網的匯聚層以及中小型城域網的骨干匯聚層多采用sdh/mstp環網形式組網。作為技術上的自然延伸,城域接入層采用sdh/mstp設備,應該思理想的選擇。但是,由于接入層業務量小而數量眾多,對價格十分敏感,因而除了在網絡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場合使用小容量sdh環網外,大多城市的接入層網絡仍然是以星型連接的 PDH光端機為主,電信大客戶也大多采用樂pdh方式接入。
接入層的特點是所需業務接口和帶寬多樣化,可擴張。用戶不僅需要傳統的e1,還需要v.35和10m/100m以太網等其他業務接口。電信運營商必須滿足客戶多樣化需要,在接入層面提供這些業務的傳輸介入。出于成本考慮,pdh光端機加協議轉換器以點對點的組網方式被大量應用在城域傳輸網邊緣。這種接入方式給整個網絡的后期維護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
首先,普通 PDH光端機 組網單一,多數只能組成簡單的點對點網絡,局端機房堆疊樂大量的pdh光端機和大量的協議轉換器或光纖收發器等設備。協議轉換器是非電信級產品,設備故障效率高,而且很難實現監控。這種接入方式給整個網絡的后期維護帶來了麻煩,不利于運營商的網絡結構優化和業務整合。這種結構尤其不適應客戶帶寬需求的變化。
其次,由于pdh光口沒有統一的速率標準,在大多數匯聚層與接入層的結合上,接入層pdh光端機與匯聚層sdh/mstp網絡只能通過e1等物理接口實現“背對背”連接。需配置大量電纜以及ddf配線架,不僅增加了相應的機房面積和相當可觀的附件成本,而且由于e1電路的調整大多依賴人工方式,大大增加了電接口接觸不良的概率,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最終降低了運營商收益。
第三,采用 PDH光端機阻斷來了匯聚層與接入層之間在網絡管理上的有機聯系,運營商成本增加,業務轉接復雜,難以實現集中監控以及資源靈活調配,造成管理上的盲區。
目前大客戶接入網結構零散,接入方式五花八門,區域性強,業務保護模式不統一,而且最為關鍵的是網絡維護存在終端種類設備很多,網絡監控盲點多,無法適應大客戶網絡維護等級的劃分等問題,網絡可擴展性差,缺乏靈活的業務接入能力,和骨干網的發展脫節,無法適應大客戶網絡業務的差異化,多樣化。高可靠性和高帶寬的發展趨勢。鑒于上述原因,許多電信運營商已經開始限制pdh系統在電信網絡上的大規模使用,部分運營商的pdh系統已經開始退網。
----------------------------------------------
此篇文章從博客轉發
原文地址: Http://blog.gkong.com/more.asp?id=79054&Name=voilet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9-3-3 9:10:12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