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維護需圍繞 “防損傷、防銹蝕、保精度” 三大核心,結合平臺材質特性和使用場景,遵循以下維護要點:
一、使用前:基礎檢查與準備
使用前的預處理可避免 “帶病運行”,是保護平臺精度的一道防線:
1.基礎穩定性檢查:確認平臺安裝基礎無松動、沉降,平臺整體無傾斜。檢查平臺與支撐點的接觸:按 “三點支撐” 或 “多點均勻支撐” 原則,確保支撐受力平衡,避免局部應力導致平臺變形。
2.表面清潔與狀態確認:用無塵棉布或軟毛刷清除平臺表面的灰塵、鐵屑、油污。觀察工作面是否有新的劃痕、凹坑、銹蝕斑點,若發現輕微劃痕,可用細砂紙蘸機油輕輕打磨;若有明顯損傷,需暫停使用并聯系機構修復。
3.環境預處理:確保使用環境溫度穩定,避免陽光直射或靠近熱源,防止平臺因溫差導致熱脹冷縮變形。控制環境濕度,潮濕環境需提前開啟除濕設備,避免鑄鐵表面冷凝生銹。
二、使用中:規范操作與實時保護
使用過程中的操作規范是減少平臺損傷的關鍵,需規避 “過載、沖擊、污染” 三大風險:
1.負載與放置規范
嚴禁超過平臺額定承載,避免長期過載導致工作面變形。放置工件、工裝時需 “輕放輕移”:工件底部若有尖銳凸起,需墊上軟質墊片;移動重物時禁止在平臺表面拖拽,需借助吊裝設備或滾輪架。
2.避免沖擊與劃傷
禁止在平臺上進行敲擊、焊接、打磨等破壞性操作,防止鑄鐵工作面產生裂紋或凹痕。使用工具時,工具底部需清潔無毛刺,避免因工具劃傷平臺。
3.實時清潔
試驗、檢測過程中,若產生鐵屑、冷卻液、粉塵等污染物,需及時用軟布或吸油紙清除,避免污染物長時間附著導致銹蝕或精度偏差。
三、使用后:深度維護與長期保養
使用后的維護直接決定平臺的使用壽命和精度保持性,需分 “短期清潔” 和 “長期保養” 兩步執行:
1. 短期清潔
除污:用中性清潔劑擦拭平臺表面,去除殘留的油污、化學試劑,再用干棉布擦干水分。
精度復核:每周使用后,用水平儀或平尺復核平臺工作面的平面度,若發現偏差,需及時停機校準。
2. 長期保養
保養周期 保養內容 注意事項
每日保養(高頻率使用):表面除塵;涂抹薄層防銹油。注意:防銹油需選擇中性,避免油脂過厚導致精度偏差
每周保養:檢查支撐點是否松動;清潔平臺底部及周邊。注意:底部清潔需用壓縮空氣吹除灰塵,避免撬動平臺
每月保養:用酒精擦拭工作面,去除殘留油脂; 復核平面度并記錄。注意:記錄需存檔,便于追蹤精度變化趨勢
每季度(低頻率使用):除銹;檢查平臺鑄件是否有裂紋。注意:裂紋若深度≤0.5mm,可打磨修復;超差需報廢,禁止繼續使用
每年:送專業機構進行精度校準; 更換老化的支撐墊或減震裝置。注意:校準機構需具備 CNAS 資質,確保校準結果合規
四、特殊場景維護:閑置期與搬運保護
閑置期維護
用塑料薄膜或防塵罩將平臺完全覆蓋,避免灰塵堆積;
每月打開防塵罩,通風 1 小時,檢查表面是否有銹蝕,若環境潮濕,需在平臺周邊放置干燥劑;
閑置前,需在工作面涂抹厚層防銹脂,防止長期放置導致銹蝕。
搬運維護
搬運前需拆卸平臺,單個平臺需用專用吊具吊裝,吊點需符合平臺說明書要求;
運輸過程中,平臺工作面需朝下或用軟質材料包裹,避免碰撞;
重新安裝后,需重新校準水平度和平面度,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常見問題處理
輕微銹蝕:用細砂紙蘸防銹油沿 “同一方向” 打磨,去除銹跡后清潔并補涂防銹油;
局部劃痕:若劃痕深度≤0.02mm,用 1200# 砂紙拋光;若超差,需用平面磨床修復;
精度偏差:若因支撐失衡導致偏差,調整支撐點高度至水平;若因變形導致偏差,需送廠家進行時效處理后再校準。
總結
鑄鐵試驗平臺的維護核心是 “預防為主、實時保護、定期校準”,需將維護流程融入日常使用的全周期,并建立維護記錄檔案。通過規范操作和系統保養,可有效延長平臺使用壽命,并長期保持其精度等級,為試驗與檢測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