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5-11-17 14:50 來源:芯智訊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人形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汽車是目前物理AI(Physical AI)最主要的商業化應用方向,預計2025至2030年間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的年復合成長率(CAGR)將達69.7%,主要受益于應用場景拓展、AI能力提升及硬件成本下降。
11月5日,中國明星電動汽車制造商小鵬汽車隆重推出其全新人形機器人IRON,再次展現了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尖端研發實力。僅僅兩天后,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上再次表達了將特斯拉打造成為全球最大人形機器人公司的雄心壯志。馬斯克表示,Optimus機器人是特斯拉未來的增長引擎,未來幾年特斯拉將生產數百萬臺Optimus機器人,并在產能擴張的過程中,最終將每臺Optimus機器人的銷售成本降至2萬美元。
這兩家電動汽車公司都將目光投向了價值萬億美元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市場,并致力于開發端到端解決方案,包括為IRON和Optimus分別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芯片和模型。憑借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汽車制造商,尤其是電動汽車公司,目前在開發和訓練所需的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方面具有優勢。其次,汽車制造商和集成商的工廠是部署各種人形機器人執行結構化任務的理想場所,例如物料分揀和運輸以及高精度零件組裝。最后,人形機器人和汽車供應鏈之間存在重疊之處。像特斯拉和小鵬汽車這樣的公司可以采購相對便宜的零部件,并定制小型化、高質量的子組件,以適應靈巧雙手的有限空間。
除了電動汽車公司正在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外,中國和美國也涌現出一些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例如Figure AI、樂居機器人、SANCTUARY AI 和優必選科技 (UBTECH)。這些公司通過在世界領先的自動化汽車工廠進行產品測試和改進,取得了顯著進展。人形機器人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正經歷著從試點測試到全面部署的轉變。
據此,Counterpoint Research 指出,到 2025 年,預計將有 1000 多個機器人被部署在汽車工廠中,主要在中國和北美,汽車行業約占全球機器人總安裝量的 9%。未來五年,汽車行業在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在激進的情景下,ASP 將繼續下降,并在 2030 年迅速暴跌至 50,000 美元,這代表著汽車行業大規模部署的最佳時機。
Counterpoint Research 預計,到 2030 年,汽車行業每年安裝的人形機器人數量將超過 5 萬臺,年復合增長率達 102%,汽車行業將占人形機器人年度安裝量的20%。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總監Ethan Qi指出,商業化不僅是技術成果的展現,更是Physical AI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 隨著市場接受度提高與量產規模擴大,將形成正向循環,促進研發投入與零組件成本下降,進一步推動Physical AI生態系的成熟。
展望未來,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隨著人形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汽車的持續演進,AI與物理世界的邊界將進一步模糊。 這一發展不僅將重塑自動化生產與交通運輸模式,也將開啟AI實體化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