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02-24 15:02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科技導報
鑒于目前行業內魚龍混雜的局面,《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出臺有望理清行業秩序,部分資質較弱小企業將退出市場,科技含量較高、達到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未來有望成為行業的主導者。
春節前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三部委聯合下發《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多晶硅行業新年伊始就遭遇政策調控重拳。
鑒于目前行業內魚龍混雜的局面,《準入條件》的出臺有望理清行業秩序,部分資質較弱的企業將退出市場,工藝技術水平較高、達到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未來有望成為行業的主導者。
調控重拳
為抑制行業重復建設,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此次出臺的調控政策對多晶硅行業項目建設條件、生產規模、工藝以及能耗、環保標準等準入門檻都給予明確。
《準入條件》明確,多晶硅項目應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用地政策及行業發展規劃,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綜合配套、安全衛生和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
在依法設立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居民集中區等環境條件要求高的區域周邊1000米內或國家、地方規劃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敏感區域內,不得新建多晶硅項目,已運營項目要依法逐步退出。
《準入條件》強調,在政府投資項目核準新目錄出臺前,新建多晶硅項目原則上不再批準。但對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節能環保等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組織論證和核準。
《準入條件》同時在生產規模與技術設備上對多晶硅項目作出明確規定。其中,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3000噸/年,半導體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1000噸/年。
在能耗和資源回收方面,《準入條件》明確規定,新建多晶硅項目生產占地面積小于每千噸6公頃。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每千克80千瓦時,到2011年底前小于每千克60千瓦時;半導體級直拉用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每千克100千瓦時,半導體級區熔用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每千克120千瓦時。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水資源實現綜合回收利用。
《準入條件》強調,到2011年年底前,淘汰綜合電耗大于每千克200千瓦時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準入條件》還明確,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未通過環境評價審批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建設。現有企業應依法定期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并通過評估驗收,兩次審核的時間間隔不得超過3年。
對不符合規劃布局、生產規模、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安全衛生等要求的多晶硅項目,《準入條件》明確投資管理部門不予核準和備案,國土資源管理、環境保護、質檢、安監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金融機構不得提供貸款和其它形式的授信支持。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準入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國內很多企業都達不到,面臨的困難不少。“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技術上的,由于國外的技術封鎖,我國的多晶硅提純技術通過各種途徑得到,但畢竟不是最先進的,很多企業都無法實現閉路循環;二是資金方面的,隨著2009年《關于抑制部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出臺,銀行對多晶硅項目已停止貸款,企業要進行技術改造還將面臨嚴峻的融資困難。”孟憲淦說。
盡管如此,孟憲淦認為,《準入條件》的出臺還是必需的,任何產業都應該有一定的準入門檻,否則不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紤]到《準入條件》規定得已比較細,預計短期內也不會有其他政策出臺。
落后產能過剩
“過剩的是落后產能。我國的多晶硅從始至終未出現過剩的情況,我們一直在進口,還有40%的材料缺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表示。2009年多晶硅產業曾經被認為產能明顯過剩,但2010年政策原因導致歐洲光伏市場極其火爆,2010年年中國內多晶硅料嚴重短缺,現貨價格一度沖高至每千克100美元。
按照海關數據,2010年前11個月多晶硅進口近4.2萬噸,約占國內總需求的一半。趙玉文表示,國內的供給并不能滿足需求,“產能過剩”實際并不存在,過剩的是落后產能,但在價格回歸正常后落后產能盈利能力不足,必將被市場淘汰。
從投資角度來看,多晶硅行業投資大、產出慢,并且今后兩年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競爭和整合壓力,這要求經營企業有較強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準入條件》將抑制投機資金,有助于產業進行整合。
國聯證券新能源分析師楊平表示,按每噸80萬的投資成本計算,每期3000噸/年的產能限制意味著25億元的初始投資規模,加上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小于30%,這兩項都大大提高了資金門檻,一些投機企業將被拒之門外。“這有利于行業內的大企業發展。后者可充分發揮規模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行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高。”
長城證券分析師周濤也認為,《準入條件》出臺后,多晶硅產業將開始整合,一些較小的、技術水平較低的多晶硅產能將被淘汰,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產能將在市場上站得更穩,行業格局上可能會更加向寡頭壟斷靠近。
小企業被淘汰
目前國內的多晶硅廠商中80%都是小企業,年生產能力約幾百噸。這些企業在規模上、能耗上大多達不到《標準》要求,2011年年底將是這些中小企業被淘汰的“大限”。
眾多中小企業將被標準擋在行業大門外,是否會對多晶硅的的供給面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現貨市場的價格?
“《準入條件》標準出臺后,一些高能耗高成本小規模的廠商產能將會關閉,但此類廠商本身體量很小,對實際市場的供需影響很有限。此外,準入條件有利于促進企業更快達產以達到相關指標,未來新上項目則會傾向于以較大產能規模申報,均有利于行業形成集群優勢,而具體能耗等指標的規定又有利于廠商加快達產周期和以低成本低能耗為目標進行產業升級。”中投證券分析師張鐳認為,《準入條件》的出臺短期對行業供需的影響有限:現貨市場價格主要由國內前幾大多晶硅廠商定價,他們在規模、指標、環保等方面均達到準入要求,因此現貨價格受到擾動的機會很小。長期看,準入條件有利于行業加速整合,低能耗低成本方向最終有利于終端組件成本的降低,實現平價上網。
孟憲淦表示,如果《準入條件》中的門檻都能達到的話,那么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這與國際上多晶硅的平均生產成本已非常接近。“畢竟,價格才是政策的核心。《準入條件》的目的就是通過國家調控來推動光伏發電盡快實現平價上網。”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