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0-10 15:59 來源:中國汽車報
新中國成立60年,我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成就令人矚目。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國汽車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僅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全球汽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望未來,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發展重心逐步轉移,中國汽車產業在新的競爭格局下將扮演全新的、更加重要的角色。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汽車工業將續寫新的輝煌。
展望一 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截止到2008年底,依據我國汽車工業規模、總產值、增加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以及汽車出口、產業關聯度等數據,我國汽車業已比原計劃提前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未來,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汽車業發揮更大的產業帶動作用,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預計到2020年,我國汽車年產銷將達2000萬輛,占全球份額的25%左右;汽車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3%以上;形成2~3家年產銷400萬輛以上的企業集團;產品自主研發技術水平接近日、韓,自主研發產品在我國市場份額占70%以上;工業增加值不斷提高,汽車產業涉及的范圍將越來越廣,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將更加明顯;GDP波及系數達到10以上,對增加GDP和拉動內需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展望二 成為全球汽車制造強國
今年前8個月,我國汽車月均產量超過100萬輛,全球汽車第一制造大國的目標極可能在今年實現。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汽車行業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有力證明了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和活力的汽車市場。在汽車需求持續、穩定增長的帶動下,隨著我國汽車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未來繼續吸引全球汽車業巨頭在華增加投資,全球汽車生產將繼續向中國轉移。所有這些,將為我國從全球汽車制造大國向汽車制造強國邁進奠定堅實基礎。
汽車強國首先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上。隨著我國汽車業與信息產業充分結合,信息技術和微電子技術在汽車領域將更加廣泛地應用。我國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將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平臺研發能力,整車和汽車零部件研發及制造技術水平將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大大增強。我國自主品牌商用車和乘用車在國內市場占有更大優勢。
汽車出口也是汽車強國的重要衡量指標。未來,中國制造的汽車將進一步深入全球各級市場,我國生產的汽車及零部件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將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到包括歐、美、日在內的世界各地市場,其中乘用車、商用車成為出口主力產品。
展望三 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國
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巨大,為汽車工業快速發展提供動力。我國汽車消費總量在全球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從2001年占全球汽車消費總量的4.3%,躍居至目前的15%以上。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國的地位沒有懸念。根據預測,近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規模將超過美國;本世紀20年代中后期,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趕上或超過美國,千人擁有汽車數量將從目前的35輛上升到100輛左右。中國汽車市場成為影響世界汽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預計我國汽車需求將持續增長。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地域遼闊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目前千人汽車擁有量較少等特點,決定了我國汽車消費需求將持續旺盛,市場潛力巨大。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家建設新農村相關政策的實施和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國農村汽車市場將更為活躍,農民擁有汽車數量將快速增長,這為我國汽車消費市場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村市場將成為我國汽車消費持續增長的動力。
國內市場國際化特征將越來越明顯。隨著我國加入WTO、經濟全球化和國內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我國汽車業已成為跨國公司進入最多的行業,跨國集團的全球競爭重心已向我國轉移,新車型投放周期越來越短,幾乎與國際市場同步。
未來10年,我國約有近1.5億人具有購車能力,個人汽車消費逐漸成為主流,汽車進入家庭成為必然。在節能減排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對小排量汽車的需求量將保持高速增長。
展望四 出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巨頭
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出現2~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年產銷將達到400萬輛以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平臺開發能力、先進的制造技術和工藝,相當比例的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擁有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和較完善的服務體系。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及《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都鼓勵和引導我國汽車生產企業兼并、重組,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擴大企業規模效益,提高產業集中度,避免散、亂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力爭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鼓勵汽車生產企業按照市場規律組成企業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擴大經營規模。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生產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價格優勢不再成為零部件企業的主要優勢,將出現一批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先進制造水平、掌握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集團,產品附加值高,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的有力支撐。
[page_break]
展望五 汽車產業結構趨于穩定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未來我國汽車產業結構將趨于穩定。
首先,產品結構更加合理,產品系列不斷延伸,品種呈現多樣化趨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節能環保汽車將成為主角。隨著我國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投資逐步落實到位,關鍵技術和零部件難關逐個突破并形成產業化,新能源汽車將在我國汽車總產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二是小排量汽車的比重將大幅提高。隨著國家汽車消費政策日趨完善,節能環保的小排量汽車將成為個人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力。三是適應農村市場需求的汽車成為亮點。隨著國家對農村市場的扶持和開發政策一一落實,廣大農村將釋放出驚人的購買力,研發、生產適合農村市場的汽車,是我國車企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面臨的重要課題。
其次,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目前我國汽車市場結構調整剛剛開始,二三級市場及廣大農村市場成為開發重點,并在國內車市中逐步確立應有的地位。目前,中西部汽車市場增幅已經超過發達地區,未來將成為拉動國內汽車銷量持續增長的主力。
再次,汽車零部件工業滯后于整車發展的狀況得到改善,汽車零部件產業在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更加明顯,成為整車產業的強大支撐。
汽車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汽車產業結構日趨穩定,將推動其他相關產業的技術革新,最終推動我國整個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展望六 汽車市場健全健康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首次將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與汽車消費政策合二為一,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費為主體的汽車市場,未來我國汽車市場將更加健全健康。主要體現在:汽車消費政策科學、完善,使用環境得到改善;亂收費現象得到遏制,汽車產品召回制度成熟,汽車消費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競爭環境不斷改善,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完善、系統,執法和監管環節更加有力;出現大型經銷集團,終端銷售形態更加豐富;現代汽車服務業與汽車制造業同步發展,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汽車后市場比較發達,新車銷售、二手車銷售、汽車金融、配件、租賃、服務等產生的利潤占汽車產業總利潤的比重達到40%以上。
展望七 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
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未來發展的主題,將在汽車總產量中占有較大比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沒有懸念。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基本成熟,形成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未來將集中產學研優勢,攻克共性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難題。促進科研向產業化轉變,打造一批自主創新新能源汽車。
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準入政策、消費政策相繼制定、落實,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大門打開。未來5~10年,我國將進入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產業化階段。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占汽車總產量的20%左右。
展望八 汽車與環境和諧發展
汽車作為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環境成為一對矛盾。未來,隨著我國汽車技術發展,加之政策引導,汽車與環境將實現和諧發展。
清潔、節油汽車將成為未來我國汽車市場的主導者。未來我國汽車排放標準(法規)將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實現同步。隨著我國汽車研發和制造水平的提高,汽車油耗將大幅降低,小排量汽車成為市場主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電動汽車、車用動力電池以及新型燃料汽車、車用燃料的研發、生產技術將實現突破,在全球率先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規模化。除了汽車制造環節,我國在汽車使用、維修、回收、再制造等環節將全面實現節能環保,基本形成一條綠色汽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