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9-10 10:13 來源:《 中國能源報 》
除了水電,當前俄羅斯的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很低:風電總裝機容量不足1萬千瓦;僅有的4座地熱電廠總裝機容量為8萬千瓦;太陽能和生物能尚無供電能力;每年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含裝機容量25兆瓦以上水電站)發電量不到85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總量不到1%。
俄羅斯的化石能源豐富得讓人嫉妒,天然氣、石油、煤炭儲量均居于世界前列。然而,在綠色能源方興未艾的今天,當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爭先恐后發展新能源之際,除了核能,我們卻鮮有聽到俄羅斯新能源方面的消息。實際上,自然條件優越的俄羅斯完全具備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條件和潛力,但由于對傳統能源的過分依賴、制度建設滯后及人才不足等因素,俄羅斯的新能源發展明顯落后于歐美國家。
地大物博潛力巨大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地大物博的俄羅斯可以說是“家底殷實”,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境內極為豐富的植被資源可為生物燃料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以融雪為水源的數條河流都可為水電所用、遠東地區的活動性構造帶則是發展地熱的沃土、西伯利亞地區如外貝加爾、雅庫特充沛的光照也為太陽能的發展帶來契機,這里的沿海地區同樣適合風能發電。
俄羅斯科學院能源專家奧萊格·博帕爾指出,俄羅斯的新能源發展取決于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少地區有條件發展混合型新能源,例如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夏天陽光充足、冬天風大,如果能將這些優勢有效整合,總體看來,俄羅斯的可再生能源“擁有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當前的俄羅斯,全國發電總量中僅有1%來自可再生能源。今年1月,俄總理普京批準了《2020年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電力效率國家政策重點方向》,計劃在2020年之前讓這個比例上升到4.5%。然而,伴隨著化石能源的進一步消耗,有預測認為,俄羅斯2020年時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占到能源總需求的30%,政府制定的目標遠不能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
同其他國家相比,這一目標同樣顯得過低:歐盟計劃在2010年前讓可再生能源滿足其能源總需求的11.5%,到2020年達到20%、2030年達到30%;在北美,采取聯邦制的加拿大和美國,雖然各地方政府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不同,但美國的同期目標最高達30%,加拿大略低,為15%,但也遠超俄羅斯。即便是綜合國力同俄羅斯不可同日而語的印度,預計2020年之前也能讓可再生能源占到能耗總量的10%。
諸多因素抑制可再生能源發展
可再生能源在俄羅斯無法達到應有規模,最為關鍵的原因在于俄羅斯的財政收入離不開傳統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出口。多年來,俄羅斯外貿收入中有80%以上來自油氣資源的出口,“強勢”的傳統能源讓可再生能源長期處于配角地位。
俄羅斯現行的電力制度也在阻礙著可再生能源的崛起。雖然水電在俄羅斯的電力工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其電力供應主要還是依靠煤炭和天然氣,約占到總發電量的70%。由于儲量巨大,這兩種能源的價格很便宜。1991 年底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于 1992 年成立了統一電力系統,這個依靠中央調控的系統成為俄羅斯電力工業的主體,雖然近些年俄已開始對電力行業進行“大刀闊斧”式的私有化改革,但考慮到政府擔心能源價格隨行就市地上漲可能會引發通脹,短期看來,政府不太可能完全松手,民眾也會因此而繼續享受低價能源。開發新能源的高額成本是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對于擁有大量“低價”化石能源的俄羅斯而言,這無疑會進一步壓縮可再生能源的成長空間。
更為致命的是,俄羅斯的普通民眾乃至部分政府人士,都已習慣了廉價的能源,并潛移默化地認為這些資源是無窮盡的。博帕爾指出,很多政府官員對新能源及其優勢缺乏基本的認識,同時,俄羅斯的能源價格和課稅明顯低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這讓原本就沒有價格優勢可言的新能源更加缺乏競爭力。這些不利因素反過來造成新能源的融資困難,那些能夠展現新能源“風采”的示范項目在其他國家遍地開花,在俄羅斯則進展緩慢,新能源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艱難前行。
除此之外,雖然制定了新能源發展目標,但落實到實踐,政府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以及辦公效率都不盡人意,融資體制不健全、相關的司法支持更是無從談起,這讓俄羅斯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缺乏根本性保障。對于新能源的定價機制及如何做好新舊能源的過渡和承接,政府同樣沒有清晰的思路。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便是人才儲備。博帕爾指出,目前俄羅斯新能源產業存在嚴重的“人才斷代”問題,除了部分年齡偏大的資深科學家,大部分技術人員都很年輕,“4、5年之后,俄羅斯很可能遍尋不到經驗豐富的新能源人才”。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多人不相信政府能夠在短時間內改變態度,給予可再生能源足夠的重視。俄羅斯最大的私人投資公司俄羅斯“三方對話”(Troika Dialog)能源分析師伊戈爾·瓦塞列夫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人物,瓦塞列夫認為,眼下俄政府還有更多緊迫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復蘇經濟、治理腐敗和反恐,幾乎所有的新能源項目還處在“嬰兒階段”,大力發展新能源對于俄羅斯而言更像個“未來的議題”。
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一瞥
2003年,俄羅斯通過了《電力法》,電力改革正式啟動,曾經壟斷俄羅斯電力行業的統一電力公司淡出了歷史舞臺。2008年7月,歷時5年的電力改革終于劃上了句號,但電力市場開放有3年的過渡期。換句話說,從2011年起,實行聯邦制的俄羅斯將按照市場規律,以自由價格出售電力。在電力改革的推動下,目前俄全國有2/3的地區已經脫離了由政府控制的能源供應網絡,涉及人口達2000萬,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7。這些地區也因此成為新能源的“試點區域”,縱覽其成果,雖遠稱不上豐碩,但考慮到諸多發展阻力,也算是擁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水電:俄羅斯新能源的旗幟,前蘇聯時期便得到重視并發展至今,目前的裝機容量為2500萬千瓦,政府參股的俄羅斯水電公司(RusHydro)負責運營。
風電:當前的風電站分布于三個地區:西部的加里寧格勒州、東北部的楚科奇自治區以及西南部的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三地的裝機容量分別為5100千瓦、2500千瓦、2200千瓦。目前包括列寧格勒州在內的7個聯邦正在修建新的風電站,建成后預計可新增裝機容量27.6萬千瓦。
太陽能:總會給人留下“寒冷”印象的俄羅斯實際上有很多地區擁有充沛光照資源,尤以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為甚。此外,黑海和里海之間地區也是發展太陽能的理想區域。目前俄羅斯國有納米技術集團(Rusnano)已經在位于西伯利亞地區的城市伊爾庫茨克開展多晶硅研發工作。
地熱:位于俄東北部的勘察加州擁有4座地熱電廠,裝機總容量8萬千瓦,目前政府正在制定新的地熱電廠建設計劃。
生物能:專家預計,俄羅斯厚實的農業基礎可生產出8.5億升生物燃料,但尚未得到充分應用。目前在位于西伯利亞地區的城市鄂木斯克建有一座乙醇燃料工廠,由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合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