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9-10 10:11 來源:《 中國能源報 》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對于非典型的高耗能企業——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裁李躍如此解釋低碳企業:我認為低碳企業,它不同于低碳行業,也不僅僅體現在它的應用技術上,用具體指標來看,如果一個企業生產單位的能耗在同行業是最低的,它制造出來產品,單位產品的排放,在同行業中也是低的話,我想它就是一個低碳企業。這樣整個企業的低碳之風、節能減排之風才能夠大興。用低碳的方式做企業是中國移動經濟效益與減排效益相結合的發展感言。
事實上,信息通信技術(ICT)帶來的減排效應遠大于其自身的排放,因此除了自身減排之外,推動傳統行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減排是目前ICT行業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工作方向之一。例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視頻會議、手機報的應用等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關于中國移動ICT業務減排潛力的初步研究顯示,以“物流通”業務目前應用的40多萬輛車為研究對象進行計算,2008年平均空載率降低10%,至少減少136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對ICT行業乃至所有行業來說,低碳發展已逐漸成為一個戰略性問題,應用ICT技術引領高效低碳的發展模式,不僅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而且能帶來新的業務拓展與整合的機會。越早為低碳變革做準備的公司,將越早控制風險并把握新業務增長的機會。
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周大地也曾明確指出,減少消費能源比發展新能源更重要,各個行業都不例外,“同樣的電腦,它可以更節能,同樣的汽車,有混合動力車甚至是電動汽車,同樣的空調、同樣的各種家用電器,都可以做成非常高效的,而且可以通過提高能效得到更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甚至是世界的市場。我想這方面的機遇,一點不比增加能源供應小。在終端消費商品上怎么綠色、怎么節約能源,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機?!痹诘吞贾飞厦總€企業都有其自身的發展空間。
順勢而為
不可否認,經濟危機在打破經濟舊的增長方式的同時使低碳發展成為了“后危機時代”實體經濟的方向與出路。
應對危機的過程是一個思索和應變的過程,往往也是一個發現機遇的過程。江西晨航燈頭有限公司緊盯節能產品,23億只各類節能燈頭成為德國歐司朗、美國GE、荷蘭飛利浦等公司“搶手貨”,預計2009年銷售收入將達1.5億元,納稅510萬元,出口創匯400萬美元。
對于企業來說,經濟大環境是“勢”,市場的需求是“勢”,政府的政策引導也是“勢”。企業的決策者需要通過對周圍形勢的了解預知到未來,再做出相應的動作,順勢而為。尤其是中小企業處于一個轉型比較靈活的位置,“船小好調頭”,低碳對于中小企業同樣是一種機遇。而且,不同于大企業的系統轉型,中小企業只需要抓住一個點就可以完成其“華麗的轉身”。 例如,電動汽車推廣過程中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小額貸款的技術扶持等等。
正如尚德公司董事長施正榮所言:“現在到了這樣一個時刻,企業應該走在政府的前面而不是一味被動的等待政府的指導?!钡吞紕撔率瞧髽I未來的利潤區也是企業競爭的新高地。
十年磨一劍
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是企業低碳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捌髽I有別于單純的科研單位,企業的任務還必須贏利。但做技術研究也要耐得住寂寞,每個科研項目的開發,不僅耗時長,而且即使成果出來了,市場如果沒有預熱還必須等市場的成熟?!备窳Χ麻L朱江洪表示。
“全面推行綠色經濟,讓企業真正投入環保推行起來困難重重?!绷鴤髦臼窃?009中國綠色公司年會上作出上述表示。他認為,目前讓企業真正投入環保推行起來困難重重,主要問題是長遠的生存和當前生存的矛盾。
柳傳志表示,即便像聯想這樣的大公司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同等規模的企業,未必所有人都有具體的行動,更何況那些也許在目前的發展階段還比較吃力的企業,他們可能更考慮不到這樣的問題。地方政府有的時候積極性并不是那么高,他們更愿意看中當前的利益。這是一個導向性的作用,如果沒有呼喚,可能很多的企業未必能真正行動起來。
以格力為例,格力從零開始用了12年多的時間,組織了大量的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攻關,成功研制出了第三代直流變頻技術,使用這種技術的空調可以比傳統空調節能50%以上。 “倡導綠色消費,積極研制和生產綠色產品。”是格力長期以來的綠色發展戰略目標。與其說格力成就了綠色產業不如說低碳成全了格力的發展。尤其是2005年以來,格力家用空調銷量突破1000萬臺/套,首次實現銷售世界第一的目標。2008年節能產品的銷售額達到了118億元連續四年實現家用空調銷售世界第一,格力的節能產品進入千家萬戶,千家萬戶也進入到節能減排的陣營中來,年節約用電量達到8.58億度。
除了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產品生產,企業對低碳消費的倡導也同樣重要?!拔覀兺ㄟ^我們自身的行為和我們的銷售渠道,去影響教育消費者推動節能空調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备窳ω撠熑吮硎?。通過開展低碳行動,企業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還給消費者提供了更為節能綠色的商品和解決方案。
我們在倡導企業低碳領導力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低碳發展不能只依賴企業的個體行為,需要國家、企業和消費者三方面共同努力:國家政策引導,支持企業節能創新與研發,規范行業制度,引導社會輿論與觀念;企業研發最節能環保的技術,提供豐富的產品,繁榮消費市場;消費者轉變意識,自覺加入到綠色消費陣營中。只有三方共同協作,才能實現節能環保目標,促進低碳消費市場的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