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9-03 10:07 來源:中國能源報
默克爾8月27日在圖林根州首府埃爾福特南部的松納貝格鎮代表基民盟/基社盟發表競選演說。
8月27日,德國全體選民將投出他們的手中的政治選票,以決定誰才是德國未來4年的政治掌舵人。為問鼎總理寶座,各黨派都在加緊宣傳,促銷自己的內政外交政策,希望得到選民支持。其中最有實力的候選人:一位是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盡管國內經濟陷入衰退,但默克爾的聲望依然居高不下,而且日前她還被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女人;另一位是在大聯合政府執政的社會民主黨籍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此次德國大選的焦點就是左派外長挑戰右派總理。
那么各主要政黨在能源以及環保等政策上又是一番怎樣的論戰呢?
核電站存廢成選戰焦點
在這次大選中,各派關于核能的爭論成為繞不開的焦點。
7月初,臨近漢堡的克呂梅爾核電站的變壓器發生短路故障,一度造成漢堡市大范圍的交通混亂和停電斷水。這座核電站建于1984年,原本已經關閉,但最近重新被啟用,運行不到一周便發生事故,雖然未造成人員傷亡,卻使核電安全再度成為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爭執的焦點。
據悉,德國對核電存廢的問題已爭執了20多年,這個老問題能在很大程度影響選情。有很多人曾發出感慨, “沒有料到這次小小的事故使得核電再度成為大選的議題”。
默克爾本人及其所在的基民盟/基社盟稱,支持德國的核電事業,不應過早關閉運營中的核電廠。默克爾政府的副發言人托馬斯·施泰格稱:“我國現有核電廠的可靠性和專業管理水平都是有保證的,對此我們深信不疑。” 默克爾的盟友、黑森州州長羅蘭·科赫也表示,基民盟/基社盟堅持延長核電站使用期限的立場,不會因為這場小事故而有所改變。
目前,德國境內還有17座核電廠,保證了德國約25%的電力供應。根據德國2001年制定的核電站關閉法案,德國計劃在20年內關閉所有核電廠。
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黨同意不再建設新的核電站,但要延緩關閉現有的核電站。默克爾提出,核電是可再生能源完全被運用之前最可取的能源獲取方式。
但社民黨和綠黨抓住核電站這個議題不放,堅持要按時關閉核電站。 德國環境部長、社會民主黨黨員西格馬·加布里埃爾長期致力于推動德國能源轉型,呼吁盡快淘汰該國的核電廠。他表示,核電站關閉法案應該嚴格得到執行而非繼續拖延,其中8座最老的核電站應該立即關閉,“我們必須逐步清除這些老化的核反應堆”。
德國民眾可謂“談核色變”,出于對核安全的擔心以及核廢料存放問題的恐懼,就在是否關閉核電站的爭論延續了一周多之后,選情出現明顯變化。堅持延長核電站壽命的聯盟黨和自民黨組合,支持比率有所下降。
可能的聯盟組合及能源政策
德國電視一臺在8月11日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執政的基民盟/基社盟的支持率為37%,社民黨達到了歷史最低的22%,緊隨其后的自民黨為15%,綠黨12%,左翼黨為9%。德國基本法規定,執政黨或執政聯盟必須在議會中占有超過半數的席位,也就是說只有議席超過50%,才能獲勝。
目前,兩大政黨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都已經排除了和左翼黨合作的可能,綠黨與意識形態保守的基民盟/基社盟分歧很大。如此看來,最有可能出現的聯盟組合是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基社盟與自民黨的組合,以及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繼續他們的大聯合政府架構。
最有可能的“黑黃組合”,即基民盟/基社盟與自民黨結盟。這也是目前為止,外界猜測最多的結果。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黨都視核能是其能源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在其看來,盡管可再生能源的前景非常誘人,但卻不足以產生足夠的電力,核能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這三個政黨若結成聯盟可能會建議,延長德國境內現有的17座運行安全的核電廠,取消之前規定的要在2020年前全部淘汰的計劃。并要求德國能源公司向政府上繳因核電站壽命延長獲取的部分利潤。薩爾·奧本海默咨詢公司的分析師馬蒂亞斯·海克估計,如果RWE 和 E.ON這兩家公司能夠獲準再經營其核電站15年,即使要上繳50%的利潤,仍可盈利,RWE每股獲利可達9歐元,E.ON.每股獲利可達4.2歐元。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盡管這一聯盟在發展可再生能源上的決心略遜于社民黨和綠黨,但均致力于長遠目標,希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
在環境變化方面,該聯盟或將采取一種更加親商業路線,拒絕對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進行限定,并拒絕采取任何可能損害德國汽車工業的做法。該政府將繼續支持《京都議定書》,鼓勵國際社會在今年年底的哥本哈根環境變化大會上達成一項新的氣候協議,并踐行對歐盟的減排承諾。
繼續“大聯盟”,即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繼續大聯合政府的架構。兩黨的支持率相加肯定超過半數,這是最保險的獲勝方式。但問題是,目前兩黨合作很不愉快,兩黨黨內有關不再繼續大聯合政府的呼聲非常高。因此,在很多分析家看來,除非兩黨的得票率都很低,不然兩大黨聯合執政的可能性并不是最大的。在核能問題上,社民黨立場堅定地呼吁淘汰核能。但以默克爾為首的基民盟/基社盟堅持將核能作為國家能源結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承諾不會建設新核電站的前提下,認為現有核電站安全性能可靠,應延長使用期限。因此,在這一問題上不可能作出讓步。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曾在去年修改法律,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的資金支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德國現有15%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該法律計劃到202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7%,到2030年提高到45%。但社民黨在競選中呼吁,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的發展,希望到2030年電力供應的一半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取代化石燃料,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在環境變化政策方面,大聯盟可能繼續其既定目標,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40%。但可能會在開采煤炭、使用煤電等問題上存在分歧,基民盟/基社盟在很大程度上對煤電持積極態度,支持開發并應用碳捕捉和封存技術。而社民黨則對煤電持保留態度,但這樣做的代價是,可能使西德以及東部褐煤開采地區失去成千上萬個煤電行業工作崗位,而社民黨也會因此失去大量選票,因為上述地區是關鍵的選票來源。同時,社民黨還支持對高速公路設定較嚴格的速度限制。
隨著德國大選角逐進入白熱化狀態,各派也在努力進行著最后的角逐,至于最終結果會怎樣,當選后又將如何開展能源環境政策,能否說到做到,畢竟還存在很多變數。且讓我們靜觀其變。
背景鏈接
德國實行內閣制,國家立法機構為聯邦議會和聯邦參議院,前者由全體德國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后者由德國各聯邦州政府成員組成。在選舉產生的聯邦議會中,擁有議員席數超過50%的政黨即成為執政黨,如果單個政黨的議員席數不足50%,也可和其他政黨聯合執政,只要聯盟各政黨的議員席數總和超過50%。
在德國,五個進入聯邦議會的政黨,用不同的顏色標志其政治傾向:黑色是基民盟/基社盟(基民盟、基社盟為姊妹黨,后者活動范圍僅限于巴伐利亞州,前者則在除巴伐利亞外的其他各州活動),紅色是社民黨,黃色是自民黨,綠色是綠黨,左冀黨也是紅色。
基民盟/基社盟是西方傳統意義上的保守黨或右派,社民黨是左派。而其他三個小黨中,自民黨右一些,綠黨左一些。左翼黨建立于2007年,主張兼容社會主義、和平主義和抗議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