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12-30 15:03 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編者語:對大國和強國來說,他們深知航空工業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大局,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因而無一例外地將其列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在與國家利益緊密相關的重要領域,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牢牢把握自己的優勢。
沒有不計血本的國家力量和國家意志鼎力的、全過程的支持,僅靠波音和空客自身力量,根本不可能形成目前對全球大型民機市場的壟斷。因為,航空工業與一個國家的地位密切相關,是大國地位的標志,誰擁有強大的航空工業,誰就處于優勢地位。
今天,殲-10戰機已經成為中國的名片。雖然跟美國剛剛小批裝備部隊的F-22和準備裝備的F-35相比還有差距,但是殲-10與美國和歐洲目前成建制裝備部隊的主力戰機處于相同的水平,所以這是一款非常好的飛機。雖然殲-10低調面世,卻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反響,成中國航空工業的名片。
我國航空工業實現四大跨越
為什么殲-10的適度公開引起了如此高度的關注,為什么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給世界帶來如此大的震撼?原因就在于,航空工業和今天任何一個大國的地位都是緊密相關的。
實際上,殲-10僅僅是我國航空工業取得的標志性成果之一。經過統計,中國航空工業近幾年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四大跨越:
一是以殲-10戰機為代表,實現了我國軍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
二是發動機有了重大突破。“太行”發動機的研制成功,實現了我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
三是特種飛機。
四是第四代的空空導彈。
除此之外,民機產業也取得重大進展。由于安全性特別好,我國的“新舟”60渦槳客機在國外銷售得很好,特別是當石油價格超過每桶40美元的時候,螺旋槳飛機的經濟性就遠遠超過噴氣飛機了。
如果只有軍機,我國還稱不上是航空工業強國,只有軍民并舉,我國才能真正成為航空工業強國。近年來,由于軍機的發展才推動了民機的發展。隨著民機的發展,軍機也將進一步發展并實現良性循環。目前,我國已決定要發展自己的大飛機,大飛機就是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大型客機、大型運輸機等。
航空工業是大國博弈的舞臺
航空工業與大國地位息息相關,大國都想在這個制高點上有所作為,所以航空工業也是大國博弈的舞臺。
最近有個說法,認為18世紀是航海時代,誰掌握了制海權誰就是大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都是靠航海起家;19世紀是鐵路的時代;20世紀是汽車的時代;21世紀開始進入真正的航空時代。
筆者認為,這個說法不是很準確。從歷史上看,15~18世紀是航海的時代,19世紀是陸地交通的時代,20世紀以來則是航空的時代。二戰之后,航空工業成為任何一個希望在國際舞臺上有所作為的國家,打造自己綜合國力時不得不進行角逐的制高點。
經歷第一個航空百年之后,航空已經成為影響世界格局、全球經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重要的力量,對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引起了人類社會的巨大革命,成為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飛機的出現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改變了現代戰爭、人類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國民經濟體系和世界格局。
從全球范圍看,目前世界上約有50個國家與地區擁有規模不等的航空工業。而航空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西歐和俄羅斯,形成了世界航空工業“三極”鼎立的局面。
附加值最高的制造業之一
目前人類已經進入第二個航空百年,航空業還會繼續發展,并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也將繼續是大國博弈的高端平臺,是大國強國稱雄稱霸、快速發展的利器,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航空工業依然是高科技的戰略性產業。航空工業的發達程度仍然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一個大國地位的象征之一,是無法用金錢買來的產業。
第二,航空工業是國防空中力量建設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沒有強有力的空中力量,不僅在國際事務中沒有發言權,甚至連國家的主權和尊嚴都難以保證。
第三,航空工業代表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制高點。如人口總數達6000多萬的法國,除了擁有文化產業之外還有高科技產業,而航空則是其高科技產業中很重要的一個產業。法國將航空業拿出來跟歐洲的其他國家分享,而這恰恰是歐洲統一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俄羅斯在最近也一再強調航空工業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經濟崛起的八大發展戰略之一。
第四,航空工業依然是附加值最高的制造業之一。假設船舶單位重量創造的價值為1,則小轎車為9、彩電為50、計算機為300、噴氣飛機為800、航空發動機為1400。而美國F-16戰斗機每公斤售價2680美元,是白銀單價的20倍。F-117A隱形戰斗機與同重量的黃金等價,B-2隱形轟炸機約是同重量黃金的2倍。
2005年,美國航空航天業出口額654億美元,其中軍事裝備97億美元、民用產品550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370億美元,是美國各順差最大的產業。法國航空航天業總銷售收入204億歐元,其中出口154億歐元,占75%。
產業技術擴散率高達60%
實際上,航空工業的意義并不在于它占有的產出比例是多少。航空工業是高帶動性的產業,其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寬、聯帶效應強,對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由于航空工業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高度集成,技術擴散率高達60%,因此可提高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發展水平。
美國波音公司的發展報告指出,飛機的出口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民機銷售額每增長1%,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為0.714%。美、歐、俄等航空強國,每年在航空工業領域都有大量貿易順差。2000年,美國民用飛機制造業總產值1400億美元,拉動相關產業產值為9000億美元,創造了1100萬個就業機會,占到當年GDP的9%。一般的國際運營經驗表明,一個航空項目10年后給當地帶來的效益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
[page_break]
支撐國家高科技產業
以上都是從價值的角度來衡量航空工業,但實際上其意義遠不止于此。航空產品中,民機具有實用價值,而軍機在沒有戰爭時只有威懾力,表現為虛擬價值。航空工業支撐著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支撐著一個國家的高科技產業,所以它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給他人信心的標志性產業。
在虛擬經濟到來的今天,信心比黃金更值錢,很多局部戰爭都是關系經濟大局的信心之戰。恐怖主義分子的“98226;11”襲擊,打垮的不是美國的世貿大廈,而是美國在全世界的信心大廈。大家一定記得,“98226;11”當天,美國股市大跌,之后更是一路狂跌。
有個案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2006年12月21~28日,僅僅一周的時間,龐巴迪就獲得了3份共計近16億美元的巨額軌道設備合同,但期間龐巴迪股票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表現平平,一直在3.8~4加元震蕩。2007年1月4日,龐巴迪獲得美國德爾塔航空公司30架CRJ900訂單,當日龐巴迪股票即上漲4.5%,突破了4加元。而今年2月19日,龐巴迪只是宣布要研制100座級客機,并獲得38份確認訂單,股票就保持在4.5加元以上,逼近5加元大關。
蘊藏巨大的虛擬價值
在今天全世界的經濟板塊中,虛擬價值遠遠高于實體價值,而航空產業則體現了巨大的虛擬價值。強國都不遺余力地支持其航空工業的發展,甚至國家元首也會親自過問,擔當民用飛機的“推銷員”。
為了甩掉虧損的帽子,空客總裁決心裁員1萬人,下崗人員份額最多的是法國和德國。為此,當時的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兩人專門開會研究,可見其對航空工業的重視程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尼。印尼被譽為“千島之國”,人口超過2億,島與島之間運輸非常依賴航空。在蘇哈托時代,印尼致力于發展民族航空工業,領軍人物是在德國學過飛機制造的哈比比博士。這位后來官至印尼總統的航空專家,一手建立了國營印尼飛機工業公司,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其N250試飛超過上百小時、國內訂購量達到上百架,差一年就可以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和歐洲聯合航空局(JAA)適航證。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印尼經濟陷于癱瘓。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介入印尼經濟,認為蘇哈托、哈比比把國家很多財富投到民用飛機工業,干了力所不能及的事,從而扼殺了這個民機的后起之秀。當時西方主導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答應援助印尼,但有一個條件:1分錢都不能用于民用飛機。
事實上,如果印尼民機發展得好,將不亞于巴西,這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案例。
大國必須發展標志性科技
有人說,世界大國的權杖一直在移交,從最早的葡萄牙、西班牙到荷蘭,再到英國、美國,下一棒說不定是中國。而作為世界大國必須具備足夠的實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發展科技,尤其是像航空這樣的標志性科技領域。
這就要求航空人要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并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的領導下,充分履行肩負的歷史使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個能有效支撐我國大國地位的強大的航空工業必將在和平發展中崛起,為中國贏得應有的國際地位和尊重!
相關報道: 低調面世卻反響強烈 殲-10成中國的名片
2006年12月29日,殲-10以非常低調的方式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公開,在最后一條國內新聞中簡單地露了個臉。當天還有一條新聞就是我國政府發布了《國防白皮書》。2007年1月5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進行了殲-10的新聞發布。
雖然沒有刻意炒作,但殲-10事實上已經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反響。在殲-10部分公開不到半個小時,就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新聞。有網友稱,“今夜是中國軍迷的狂歡節”。許多網友留言說,“在那一刻,我哭了,淚流滿面”。
作為中國航空人,看到網上這些帖子的時候,心情無比激動。我們為這款飛機足足奮斗了20年!這20年里,有很多優秀的同志過早地離開了我們,而看到今天國人的反應,我們感到為之奮斗確實值得。
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最小
上海政法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倪樂雄在《殲-10戰斗機與中國的外交底氣》一文中寫道:目前是有史以來中國殲-10戰斗機同世界最先進的戰斗機差距最小的時期。
從歷史時段考察,鴉片戰爭時期,中西軍事技術差距是原始農耕社會同近代工業社會的歷史性差距。1956年,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殲-5的升空,標志著中西軍事技術差距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那時起,中西差距轉變為同一工業社會內部的差距。
從1840年起,中國整整追趕了160多年。在主流軍事技術和決定性主戰兵器方面,我國已最大程度地縮短了與西方世界的差距。據預計,在未來10年,我國將在常規武器水平上同西方持平,這也是殲-10戰斗機橫空出世的重大歷史意義。
國際關注度非同尋常
有軍事專家稱,殲-10對東亞地區空中作戰力量的平衡造成了沖擊,美國對中國殲-10的重視也非同尋常。美國軍方在2007年1月9日宣布,派遣12架F-22“猛禽”隱形戰斗機部署在日本沖繩,同時派遣一個中隊的F-117隱形轟炸機進駐韓國,并借機出售武器給臺灣。
同時,美國的間諜衛星一直盯著中國的殲-10戰機,日本也對殲-10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擔憂”。印度不少媒體在報道時稱,“中國一步跨入精英戰機俱樂部”,希望能夠“國產”F-16戰斗機,還迫切希望與俄羅斯一起盡快研制出第五代戰機,以超越中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 林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