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器人研發日趨進步,南臺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設計出先進的家庭機器人雛形,可以模擬人體內耳平衡器官,只要兩個輪子就能保持平衡,而且可在狹窄的家庭中穿梭,拿下去年底人工智能單芯片計算機鼠競賽創意組第一名。
“教育部”昨天舉行產學合作頒獎典禮和企業捐贈儀式,包括德州儀器、松翰科技、盛群半導體、義隆電子等12家廠商,聯合捐贈400萬元協助設立實驗室給南臺科大等得獎學校,進行產學合作。

南臺科大雙輪機器人 南臺科大電子工程系主任江德光表示,傳統機器人必須三個輪子才能保持平衡,這次學生得獎機器人,因為配備了傾斜儀和陀螺儀,可以模擬人體內耳平衡器官“前庭”和“半規管”,只要兩個輪子就能保持平衡,而且回轉半徑非常小。
未來,這個機器人可以結合數字攝影機、紅外線遙控、無線網絡,增加看護老人和幼兒功能;也可以加裝雷射感應器,用在辦公室取代真人送信取信。
南臺科大研發的二輪機器人,每個成本大約要八萬元。江德光表示,學校希望成立機器人產業實驗室,把機器人生產模塊化,每個零件系統都統一規格,降低生產成本。他更預估,先進的人形機器人大約三年內就可研發成功。
明新科大人工智能計算機鼠
明新科大電子科學系學生研發的“具記憶功能人工智能計算機鼠”,未來可發展為微形機器人,用在救難和地下管線清潔等。
除了南臺科大的二輪機器人,明新科大學生研發的“具記憶功能人工智能計算機鼠”,去年也拿下人工智能單芯片計算機鼠國際競賽迷宮鼠的第二名,只輸給遠道而來的新加坡隊。
研發團隊之一學生、明新科大學生莊弘彬說,這個人工智能計算機鼠,計算機鼠可以搜尋最短路徑,未來應用在災難現場的生命探測,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有生命現象的人;也可以發展為微形機器人,清潔地下水管或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