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01-09 09:36 來源:中國石油報
新年伊始,國際油價隨即破百,呈現出高開高走的局面。油價破百將會沖擊全球經濟增長、推動能源供求格局的巨變、促使各國調整能源戰略,乃至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和行為模式。因而,國際油價破百后中長期走勢如何成為重點關注的話題。
由于地緣政治風險、全球流動性泛濫以及國際游資的大肆炒作,目前的國際油價中存在著明顯價格泡沫。從中短期來看,隨著全球通脹加劇、采取貨幣政策收緊流動性、此輪全球經濟增長周期的結束以及各國能源戰略的調整,油價泡沫將會破滅,國際油價將會逐步向主要由供求決定的水平回歸。從中長期來看,國際油價很難再回到每桶50美元以下的水平,更不會回到低油價時代,總體上國際油價呈上升趨勢。
影響國際油價中長期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興發展中經濟體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拉動石油需求快速增長。
中長期來看,世界經濟增長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其經濟增速將明顯快于發達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將逐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中印等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日益增加,拉動世界石油需求快速增長。
二、部分石油輸出國變為輸入國。
國際能源署經濟學家Fatih·Birol認為,除了中印等新興經濟體外,原油出口國的消費增長將是對全球供給的第二大威脅。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報告預計,由于工業化程度升高、政府支出和個人消費增加等因素,包括沙特、科威特和利比亞在內的許多原油國家,國內原油需求將在10年內增長1倍。世界銀行報告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東和北非的經濟增長率成倍增加,俄羅斯表現更佳。由于石油需求快速上升,印度尼西亞在3年前由原油出口國變為進口國。
許多專家認為,墨西哥可能在未來5年轉為原油進口國,未來10年,阿爾及利亞、伊朗和馬來西亞可能跟進。
三、石油供給格局產生重大變化。
近年來“石油峰值論”爭論異常激烈,幾乎成為油價上漲的理論基礎。“石油峰值論”認為,今后10年內全球石油產量將在達到頂點后出現下降,進而導致油價穩步上漲,甚至引發全球能源危機。“石油峰值論”來源于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1953年創立的數據模型。一些專家根據修改過的哈伯特模型指出,全球石油產量將在2004年至2015年間達到頂點。該理論將加重人們對石油資源可能枯竭的危機感。
同時,未來石油供給向少數國家集中,將進一步加大石油價格劇烈波動風險。據IEA估計,世界石油資源足以滿足到2030年的需求增長,但是石油產量將會更加集中。據預計,如果投資能夠到位,石油產量將更加集中在歐佩克國家,歐佩克國家石油總產量將從2006年的每日3600萬桶上升到2015年的4600萬桶以及2030年的6100萬桶。
四、石油資源邊際開發成本趨于上升。
隨著石油資源勘探開發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海上石油供應量的增加,以及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未來石油資源的邊際開發成本將逐步提高;產油國政局動蕩,石油投資的政治風險和安全風險也在增加;同時,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導致石油消費國之間的競爭加劇,進一步增加獲取石油資源的成本。盡管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進步使其開發利用成本將持續下降,但仍將顯著高于傳統化石能源。因此,中長期內石油價格呈上升趨勢。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及石油市場金融化等因素將可能導致油價的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