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深井水位監測,向來是懸在礦區安全生產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復雜電磁環境易攪亂信號傳輸,含沙水質常加速設備損耗,人工監測又暗藏墜落、中毒等安全風險 —— 多重困境交織,直接導致水位數據 “不準、不穩定”,成為生產安全中最隱蔽的隱患。而萬和儀表的 WH311 地下水位監測儀,在多個礦山的實戰檢驗中,以針對性硬核設計與可靠性能,給出了直擊痛點的破局方案。
三大痛點精準擊破,硬核設計筑牢數據根基
萬和儀表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對礦山場景痛點的深度拆解與精準應對,從環境適配到數據精準度實現全鏈條優化。
1. 抗擾升級:復雜電磁環境穩傳數據
主數據傳輸,從源頭杜絕 “信號丟包”“數據漂移” 問題。
2. 防損設計:泥沙水質中延長壽命
礦山水質含沙量高,極易堵塞探頭、磨損內部元件,是設備短命的 “元兇”。WH311 創新采用斜底式導流孔設計:一方面引導水流順暢通過,避免泥沙沉積進入探頭內部;另一方面分散水流沖擊力,減少物理損耗,讓設備在惡劣水質中仍能保持長久穩定運行,大幅延長使用壽命。
3. 算法核心:抵消波動保障數據精準
水泵抽水等作業引發的水面波動,往往讓傳統設備數據忽高忽低,精準度大打折扣。WH311搭載核心自動校正算法,能實時識別并抵消水面波動帶來的數值誤差,讓水位數據徹底擺脫 “跳變” 困擾。經實測,該算法可有效過濾干擾信號,將數據精準度提升至新高度,為安全決策提供扎實可靠的依據。
礦山實操驗證:半天部署,預警、數據雙靠譜
北方某地礦的部署與應用案例,直觀展現了 WH311 監測儀的實戰價值。
在部署環節,設備安裝堪稱“高效便捷”:探頭直接投入深井,供電系統固定在井口附近,無需復雜布線,全程耗時不到半天便完成調試啟用。投入使用后,優勢迅速凸顯:對比人工每周一次的“間斷性” 測量,WH311 的實時數據更連貫,還能精準捕捉到人工易遺漏的小幅水位變化,實現了從 “點式采樣” 到 “全程監控”
的跨越式升級。
更關鍵的是其預警能力。一次井下作業期間,WH311突然發出水位快速下降預警,礦山立即暫停部分區域作業。排查后發現,一處巷道已出現細微透水 —— 正是這及時的警報,讓工作人員得以快速處置,成功遏制了透水事故擴大。此次事件也讓礦山方深刻認識到:這款設備不僅能出 “準數據”,更能發 “關鍵警報”。
低維護 + 低成本:礦山長期使用更省心
對礦區而言,設備的長期運維成本與穩定性同樣關鍵,WH311 在這兩大維度同樣表現亮眼。
強防護減維護,惡劣環境穩運行
礦山潮濕多塵、腐蝕性強,設備維護向來耗時費力。WH311
防護等級達到 IP68,外殼采用耐腐蝕、抗氧化的 ABS 材質,更通過了嚴苛的 R66
鹽霧測試,能輕松應對井下復雜環境。某礦區的實際數據顯示,設備連續運行 1 年多,僅需進行一次簡單清潔,極大降低了人工維護工作量。
供電降成本,多重選擇運維支出省三成
供電與布線是傳統監測設備的 “成本黑洞”。WH311 采用智能供電方案,無需外接電纜,既省去了大量布線成本,又避免了電纜被礦石砸壞、腐蝕的風險。長期測算顯示,其運維成本比傳統供電的監測設備低 30% 以上,實現了 “降本” 與 “安全” 的雙重收益。
#高端儀表用萬和 #
#WH311 地下水位監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