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冷卻原理對比
冷卻原理是二者最根本的區別,直接決定了冷卻方式的本質差異:
- 風冷螺旋垂直提升機:依賴 “空氣對流換熱”。設備內置風機(送風機或抽風機),通過強制氣流穿過螺旋槽內的塑料顆粒層,將顆粒攜帶的熱量隨氣流帶走,實現降溫。本質是 “氣 - 固換熱”,冷卻介質為空氣(通常為常溫環境空氣,部分可配制冷風源)。
- 水冷螺旋垂直提升機:依賴 “液體傳導換熱”。螺旋輸送槽采用雙層夾套結構(內層接觸物料,外層為封閉夾層),夾層內通入循環冷卻水(或冷凍水),顆粒的熱量先傳遞給內層槽壁,再通過槽壁傳遞給夾層中的冷卻水,最終由冷卻水將熱量帶走(需配套冷卻塔或冷水機回收水溫)。本質是 “固 - 壁 - 液換熱”,冷卻介質為水。
二、關鍵結構差異
結構設計圍繞冷卻原理展開,核心差異集中在冷卻系統和輸送槽:
結構部件 |
風冷型 |
水冷型 |
輸送槽結構 |
單層敞口 / 半敞口設計(便于氣流流通),部分槽壁有透氣孔 |
雙層夾套密封結構(防止冷卻水泄漏),內層需耐腐蝕(接觸物料) |
冷卻系統組件 |
風機(離心風機 / 軸流風機)、進風 / 排風管道、防塵網(防止顆粒逸出) |
循環水泵、冷卻水箱 / 冷卻塔、水管路、密封件 |
輔助設計 |
需預留進 / 排風空間,部分配氣流過濾裝置 |
需預留水管接口,夾套需做防堵塞 / 防結垢設計 |

適用場景差異
1. 風冷型更適合的場景
降溫需求溫和:塑料顆粒溫差要求≤30℃(如切粒后從 80℃降至 50℃,滿足包裝要求);
物料特性敏感:輕質、易揚塵的顆粒(如 PP、PE 小顆粒),或怕潮、怕水的顆粒(如未改性的 ABS 顆粒);
場地 / 配套有限:生產車間無冷卻水管道、無冷卻塔安裝空間,或預算有限(風冷設備成本通常比水冷低 30%-50%);
環境溫度較低:車間常溫≤25℃,空氣散熱效率可滿足需求(如北方冬季生產場景)。
2. 水冷型更適合的場景
高溫降溫需求:塑料顆粒溫差要求>30℃(如擠出切粒后從 150℃降至 40℃,避免顆粒結塊);
高產能連續生產:生產線小時產量>5 噸,需快速降溫以匹配后續工序(如立即進入混合機或包裝線);
環境溫度較高:車間常溫≥30℃(如南方夏季),空氣散熱不足,需更強的冷卻能力;
物料不怕潮濕:顆粒本身耐潮(如 PA66、POM 顆粒),或后續有干燥工序,可忽略微量水分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