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編程序控制器是怎么誕生的,PLC為什么有成為了它的代名詞?想必很多人都只知道現在的PLC,不知道plc的過去。今天深圳天堃自動化設備公司就為大家穿越時空分解PLC的來龍去脈。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由來要追溯到2戰后期,在工業時代不斷更新的工藝需求和生活矛盾帶動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拋出了”未來PLC“的設想:把計算機的功能完善、通用、靈活等優點和繼電器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制成一種通用控制裝置。這種通用控制裝置把計算機的編程方法和程序輸入方式加以簡化,采用面向控制過程、面向對象的語言編程。使不熟悉計算機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并提出十項招標指標。
在GM提出設想的一年后,在這一引線作用下,美國另外一家公司數字設備公司DEC已經率先研制成功了第一臺可編程序控制器PDP—14,并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成功。該設備用計算機作為核心設備。其控制功能是通過存儲在計算機中的程序來實現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存儲程序控制。由于當時主要用于順序控制,只能進行邏輯運算,故稱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
這是PLC名詞的誕生,隨之而來的是自那后的幾十年中間,PLC的作用正慢慢的覆蓋在人類日常生活,與工作的每一處。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也使得可編程序控制器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種系列產品。系統中不僅使用了大量的開關量,也使用了模擬量,其功能已經遠遠超出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的應用范圍。故稱為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由于PC容易和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混淆,所以人們還沿用PLC作為可編程控制器的英文縮寫名字。
原文出處http://www.sztiankun.com/show-41-28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