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進步,PLC在工業控制中的優點已得到廣泛證實,PLC的程序設計也越來越受到自控技術人員的重視。PLC程序設計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經驗設計法、繼電器控制電路轉換為梯形圖法、邏輯設計法和順序控制設計法等,并且它們各有自己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尤其是順序控制法具有程序設計容易、設計效率高等特點,在近年得到人們廣泛使用和研究。(儀器儀表世界網提供)
接下來小編將就PLC順序控制設計的步驟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希望對大家的使用有所幫助:
1、步的劃分:分析被控對象的工作過程及控制要求,將系統的工作過程劃分成若干個階段,這些階段稱為“步”。步是根據PLC輸出量的狀態劃分的,只要系統的輸出量狀態發生變化,系統就從原來的步進入新的步。在每一步內PLC各輸出量狀態均保持不變,但是相鄰兩步輸出量總的狀態是不同的。
2、轉換條件的確定:轉換條件是使系統從當前步進入下一步的條件。常見的轉換條件有按鈕、行程開關、定時器和計數器的觸點的動作(通/斷)等。
3、順序功能圖的繪制:根據以上分析畫出描述系統工作過程的順序功能圖。這是順序功能設計法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繪制順序功能圖的具體方法將在下節介紹。
4、梯形圖的繪制:根據順序功能圖,采用某種編程方式設計出梯形圖。常用的設計方法有三種:起-保-停電路設計法、以轉換為中心設計法、步進順控指令設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