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液位計和雷達液位計的區別在哪里?
我們一般把聲波頻率超過 20kHz 的聲波稱為超聲波, 超聲波是機械波的一種, 即是機械振動在彈性介 質中的一種傳播過程,它的特征是頻率高、波長短、繞射現象小,另外方向性好,能夠成為射線而定向傳 播。
超聲波在液體、固體中衰減很小,因而穿透能力強,尤其是在對光不透明的固體中,超聲波可穿透幾 十米的長度,碰到雜質或界面就會有顯著的反射,超聲波測量物位就是利用了它的這一特征。 在超聲波檢測技術中,不管那種超聲波儀器,都必須把電能轉換超聲波發射出去,再接收回來變換成 電信號,完成這項功能的裝置就叫超聲波換能器,也稱探頭。將超聲波換能器置于被測液體上方,向下發 射超聲波,超聲波穿過空氣介質,在遇到水面時被反射回來,又被換能器所接收并轉換為電信號,電子檢 測部分檢測到這一信號后將其變成液位信號進行顯示并輸出。 由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原理可知,若介質壓力、溫度、密度、濕度等條件一定,則超聲波在該介質中傳 播速度是一個常數。
因此,當測出超聲波由發射到遇到液面反射被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則可換算出超聲波通過的路程,即得到了液位的數據。 超聲波有盲區,安裝時必須計算預留出傳感器安裝位置與測量液體之間的距離。 雷達液位計采用發射—反射—接收的工作模式。雷達液位計的天線發射出電磁波,雷達波以光速運行。 這些波經被測對象表面反射后,再被天線接收,電磁波從發射到接收的時間與到液面的距離成正比,關系 式如下: D=CT/2 式中 D——雷達液位計到液面的距離 C——光速 T——電磁波運行時間 雷達液位計記錄脈沖波經歷的時間,而電磁波的傳輸速度為常數,則可算出液面到雷達天線的距離,從 而知道液面的液位。
在實際運用中,雷達液位計有兩種方式即調頻連續波式和脈沖波式。采用調頻連續波技術的液位計,功耗 大,須采用四線制,電子電路復雜。而采用雷達脈沖波技術的液位計,功耗低,可用二線制的 24V DC 供 電,容易實現本質安全,精確度高,適用范圍更廣。 超聲波用的是聲波,雷達用的是電磁波,這才是最大的區別。而且超聲波的穿透能力和方向性都比電磁 波強的多,這就是超聲波探測現在比較流行的原因。 主要應用場合的區別: 超聲波和雷達主要是測量原理的不同, 而導致他們的不同的運用場合。 雷達是鑒于被測物質的介電常數 的,而超聲波是鑒于被測物質的密度的。所以介電常數很低的物質雷達的測量效果就要打折扣,對于固體 物質一般也推薦用超聲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