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水量校核及碳鋼、低合金鋼的合金加入量計算 A 鋼水量校核 實際生產中,由于計量不準,爐料質量波動大或操作的因素(如吹氧鐵損、大沸騰跑鋼、加鐵礦等),會出現鋼液的實際重量與計劃重量不符,給化學成分的控制及鋼的澆鑄造成困難。因此,校核鋼液的實際重量是正確計算合金加入量的基礎。 首先找一個在合金鋼中收得率比較穩定的元素,根據其分析增量和計算增量來校對鋼液量。計算公式為: PΔM=PoΔMo 或 P=Po (9-3) 式中:P為鋼液的實際重量,Kg; Po為原計劃的鋼液質量,Kg;ΔM為取樣分析校核的元素增量,%;ΔMo為按Po計算校核的元素增量,%。 公式中用鎳和鉬作為校核元素最為準確,對于不含鎳和鉬的鋼液,也可以用錳元素來校核還原期鋼水重量,因為錳受冶煉溫度及鋼中氧、硫含量的影響較大,所以在氧化過程中或還原初期用錳校核的準確性較差。氧化期鋼液的重量校核主要憑經驗。 例如:原計劃鋼液質量為30t,加鉬前鉬的含量為0.12%,加鉬后計算鉬的含量為0.26%,實際分析為0.25%。求鋼液的實際質量? 解:P=30000×(0.26-0.12)%/(0.25-0.12)%=32307(Kg) 由本例可以看出,鋼中鉬的含量僅差0.10%,鋼液的實際質量就與原計劃質量相差2300Kg。然而化學分析往往出現±(0.01%~0.03%)的偏差,這對準確校核鋼液質量帶來困難。因此,式9-3只適用于理論上的計算。而實際生產中鋼液質量的校核一般采用下式計算: P=GC/ΔM (9-4) 式中:P為鋼液的實際重量,Kg;G為校核元素鐵合金補加量,Kg;C為校核元素鐵合金成分,%;ΔM為取樣分析校核元素的增量,%。 例如:往爐中加入鉬鐵15Kg,鋼液中的鉬含量由0.2%增到0.25%。已知鉬鐵中鉬的成分為60%。求爐中鋼液的實際質量? 解:P=(15×60%)/(0.25-0.20)%=18000(Kg) 例如:冶煉20CrNiA鋼,因電子稱臨時出故障,裝入的鋼鐵料沒有稱量,由裝料工估算裝料。試求爐中鋼液質量? 解:往爐中加入鎳板100Kg,鋼液中的鎳含量由0.90%增加1.20%,已知鎳板成分為99%,則: P=(100×99%)/(1.20-0.90)%=33000(Kg) 例如:電爐煉鋼計劃鋼液量為50000Kg,還原期加錳鐵前,鋼液含錳0.25%,加錳鐵后,計算含錳量為0.50%,實際分析含錳為0.45%,求實際鋼液質量? 解: P=50000×(0.5-0.25)%/(0.45-0.25)%=62500(Kg) B 碳鋼、低合金鋼的合金加入量計算 設已知鋼水質量為P公斤,合金加入量為G公斤,合金成分為c%,合金收得率為η%,爐內鋼水分析成分為b%,則合金加入后的成分a%可用下式表示: a=(Pb+Gcη)/P+Gη 由上式可得: G=[P(a-b)]/[(c-a)η] 碳鋼、低合金鋼由于合金元素含量低,合金加入量少,合金用量對鋼液總質量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合金加入量一般采用下式近似計算: G=[P(a-b)]/(cη) 式中:G為合金加入量,Kg; P為鋼液質量,Kg;a為合金元素控制成分,%; b為爐內元素分析成分,%;c為鐵合金中的元素成分,%;η為合金元素的收得率,%。 例如1:冶煉38CrMoAI鋼,已知鋼水量20噸,爐中殘余鋁為0.05%,鋁錠成分98%,鋁的收得率75%,要求成品鋁0.95%,需加多少鋁錠? 解:鋁錠加入量: G=[20000×(0.95-0.05)%]/(98%×75%)=244.9(Kg) 例如2:冶煉45鋼,出鋼量為25800Kg,爐內分析錳為0.15%,要求將錳配到0.65%,求需要加入多少含錳為68%的錳鐵(錳的收得率按98%計算)? 解:錳鐵加入量: G=[25800×(0.65-0.15)%]/(68%×98%)=193.6(Kg) 驗算:[Mn]=(25800×0.15%+193.6×68%×98%)/(25800+193.6)×100%=0.65% 例如3:電弧爐氧化法冶煉20CrMnTi鋼,爐料裝入料為18.8t,爐料綜合收得率為97%,有關計算數據如下,計算錳鐵、鉻鐵、鈦鐵、硅鐵的加入量? 元素名稱 Mn Si Cr Ti 控制成分/% 0.95 0.27 1.15 0.07 分析成分/% 0.60 0.10 0.50 合金成分/% 65 75 68 30 元素收得率/% 95 95 95 60 解:爐內鋼水量:P=18800×97%=18236(Kg) 合金加入量: GFe-Mn=[18236×(0.95-0.60)%]/(65%×95%)=103(Kg) GFe-Si=[18236×(0.27-0.10)%]/(75%×95%)=44(Kg) GFe-Cr=[18236×(1.15-0.50)%]/(68%×95%)=183(Kg) GFe-Ti=[18236×0.07%]/(30%×60%)=71(Kg) 驗算: 鋼水總量P=18236+103+44+183+71=18637(Kg) [Mn]=(18236×0.60%+103×65%×95%)/18637×100%=0.93% [Si]=(18236×0.10%+44×75%×95%)/18637×100%=0.27% [Cr]=(18236×0.5%+183×68%×95%)/18637×100%=1.12% [Ti]=(71×30%×60%)/18637×100%=0.07% 由上兩例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當鋼中加入的合金量不大時,計算結果與預定的成分控制相符,如果合金加入量大時會產生偏差。 實際生產中,往往使用高碳鐵合金調整鋼液成分,通常要首先計算鋼水增碳量,然后再計算元素增加量。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根據允許增碳量來計算加入合金量: G=PΔC/CG 式中:G為鐵合金加入量,Kg; P為鋼水量,Kg;ΔC為增碳量,%;CG為鐵合金含碳量,%。 第二步:根據第一步計算出的鐵合金加入量,計算出合金元素成分的增量:ΔM=GCη/P 式中:G為鐵合金加入量,Kg;P為鋼水量,Kg;ΔM為合金元素的增量,%;C為鐵合金中元素成分,%;η為合金元素成分的收得率,%。 第三步: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如果元素含量仍低,則需用中、低碳合金補加;如果元素含量超過,說明鐵合金加入過多,應按G=[P(a-b)]/(cη)計算。 例如4:冶煉45鋼,鋼水量50t,吹氧結束終點碳為0.39%,錳為0.05%,現用含錳68%、含碳7.0%的高碳錳鐵調整,錳元素收得率為97%,試進行計算? 解:需增碳0.06%,計算出高碳錳鐵加入量: GFe-Mn=(50000×0.06%)/7.0%=428.6(Kg) 計算錳元素的增量: ΔMn=(428.6×68%×97%)/(50000+428.6)×100%=0.56% 根據計算含錳量為(0.56+0.05)%=0.61%,45鋼中錳的標準成分為0.50%~0.80%,所以符合要求。 9.5.2.2 單元高合金鋼合金加入量計算 高合金鋼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較高,控制元素成分需要補加較多的合金量,這對鋼液的總重量有很大的影響。即使有時合金用量雖然不大,但對元素的控制成分也有影響,所以高合金鋼的補加合金元素用公式G=[P(a-b)]/[(c-a)η]計算。這里的高合金鋼是指單元合金元素含量大于3%或加上其它合金元素含量的總和大于3.5%的鋼種。www.hxfxy.com 例如5:返回吹氧法冶煉3Cr13鋼,已知裝料量25t,爐料的綜合收得率為96%,爐內分析鉻的含量為8.5%,鉻的控制規格成分為13%,鉻鐵中鉻的成分為65%,鉻的收得率為95%。求鉻鐵補加量? 解:GFe-Si=[25000×96%×(13-8.5)%]/[(65%-13%)×95%]=2186(Kg) 驗算: [Cr]=(25000×96%×8.5%+2186×65%×95%)/(25000×96%+2186×95%)×100%=12.99% 這種方法也稱減本身法。由計算得出,鉻鐵的補加量為2186Kg,并通過驗算,符合要求。 例6:返回吹氧法冶煉2Cr13鋼,已知鋼液重量為30t,爐中分析碳含量為0.15%,鉻含量為11.00%,要求碳控制在0.19%,鉻控制在13.00%。如果庫存鉻鐵只有高碳鉻鐵和低碳鉻鐵兩種,其中高碳鉻鐵的含碳為7.0%、含鉻為63%,低碳鉻鐵的含碳為0.50%、含鉻為67%,鉻的收得率都是95%。求這兩種鉻鐵各加多少? 解:設高碳鉻鐵的補加量為xKg,低碳鉻鐵的補加量為yKg。 碳達到控制成分的平衡為: 0.19%= 鉻達到控制成分的平衡為: 13%= 6.81x+0.31y=1200 整理二式得: 46.85x+50.65y=60000 解聯立方程得:x≈128;y≈1067 由計算可知,加入高碳鉻鐵128Kg,低碳鉻鐵1067Kg,可使鋼中含碳量達0.19%,鉻含量達13%。 這種計算方法又稱純含量計算法。
鋼種工藝表找相關的標準即可。 內控是企業按照各鋼種的機械性能要求自行規定的,正常情況下按國標控制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