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重測定儀對小麥樣品容重測定
小麥籽粒容重屬物理性狀,是小麥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是籽粒大小、重量、形狀、整齊度、腹溝深淺、胚乳質地、出粉率等性狀和特征的綜合反映[1].本文根據2405份栽培小麥籽粒的容重測定結果,比較國內外品種及國內各地品種容重的狀況,統計分析了不同類型材料的容重值與蛋白質含量、沉降值和硬度的相關關系。本研究首次對如此大量的小麥品種進行系統的容重測定,以便為全面和綜合評價小麥籽粒品質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供試材料共2405份國內外小麥品種,它們來自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于1992年收獲。每份樣品約170g,去雜后用容重測定儀測定,測定值乘5即得小麥容重(g/L)。 2 結果與討論 2.1 不同來源小麥品種籽粒的容重 從對供試小麥樣品的容重測定結果看(表1),國外品種平均容重為787.2g/L,國內品種的平均容重比國外的高5.5g/L,但籽粒容重最大的(865.5g/L)和最小的(543.0g/L)品種均為國外小麥。因此,國外小麥品種籽粒容重的變異系數(6.1%)比國內品種的(3.9%)大。超過820g/L容重的國外小麥品種占其總數的20.6%,而國內品種僅占8.7%. 從各省(市、自治區)小麥品種籽粒容重測定結果的平均值看,大于800g/L的品種來自寧夏、安徽和湖南;四川小麥籽粒容重最小(763.0g/L)。 小麥籽粒容重的區間分布狀況(表2)表明,我國約70%~80%的小麥品種籽粒的容重為760.5~820.0g/L,而760.0g/L以下的僅占百分之十幾,容重≥820.0g/L達到優質容重標準的占10%左右。就各省情況看,達到優質標準的品種主要來自寧夏,占總樣本的33%,其次為安徽,占20%;黑龍江、北京、河南均為8%;山西、山東為7%;湖南為3%;河北、江蘇為2%;而四川省無一品種達到優質標準。 玉米容重器 http://www.grain17.com/yq_class/yq_273_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