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測報燈對稻田干旱問題無能無力
專業化病蟲測報燈、病蟲害統防統治之外,還是益陽有名的種糧大戶。他種植在新橋河鎮李昌港村的2000多畝中稻因缺水而日漸干枯,其中700多畝已極度干旱。 來到李昌港村,記者見到,正值孕穗期的稻葉被太陽烤得焦黃,干涸的稻田正咧著大嘴“喊渴”。而與鐘育賢干涸的稻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離稻田不足1公里外是倏然流淌的資水。資水是湖南省“湘、資、沅、澧”四大水系之一,是資陽區的重要灌溉水源。明明守著資水為何還喊渴?鐘育賢反映,原因在于資水邊的抗旱電排年久失修,灌溉水渠淤塞不通,河里的水無法流入稻田,而自己想辦法在稻田里往地下打的17米深的井也滴水不出。同樣令他心碎的是,由于持續干旱,只能放棄耕種,有近40畝晚稻無法插秧下去。 “如果這兩三天內仍不來水,這些水稻將顆粒無收,如果有水來,或許還能挽回200~300斤/畝的損失。”種了多年水稻的李昌港村村民郭仁武告訴記者。 7月22日起,鐘育賢頻頻求助新橋河鎮鎮政府,可鎮政府卻含糊回應。25日,眼看著中稻要失收,實在等不起的鐘育賢花了2萬多元自己買了電排、電線、水管并請工人安裝好。“本以為可以抽上水給稻田解解渴,可政府卻不發電開機。”鐘育賢對此難以理解,農田水利屬于公共基礎設施,政府怎能坐視不管? 26日中午12時,記者將此事向該鎮副鎮長文小平反映,文小平表示不知道什么原因電排還沒有搞好,要問鎮里水管站站長。而被問及鎮里有多大面積水稻受災,他卻聲稱還不太清楚。聞訊趕來的該鎮鎮長胡堅向記者介紹,經初步摸底調查,鎮里旱情嚴重,22座小型水庫已有4座見底,目前約有1.5萬畝中晚稻遭受旱災,約占總面積的1/3。 正當此時,東新村的種糧大戶歐陽國欽匆匆趕到鎮政府。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一見記者和鎮里的干部,他的淚水奪眶而出,哽咽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在他的帶領下,記者中午趕到他的種植基地向鋒村。與鐘育賢的情況不同之處在于,向鋒村遠離水源,只能用電排從資江“提水”到灌溉渠,再抽到田里。由于本身水流就小,而灌溉渠里雜草叢生、滲漏嚴重,老兩口即使日夜守著電排抽水也如同“杯水車薪”。 更多病蟲測報燈技術:http://www.zhibao17.com/product/1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