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3-07-15 09:57 來源:第一財經網站
近來,GE玩起了軟件,并且一玩就計劃未來三年向該項目投入15億美元,而其中重點之一就是將未來電網帶入“云”端。
在日前舉行的“Power2020”未來電網發展技術研討會上,GE中國研發中心電器領域研發總監康鵬舉博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公司對此的解決方案是“讓硅谷的優秀人才幫GE做軟件,并和GE在設備方面的洞察力有機結合起來”。
以GE在電網方面的研發為例,目前GE中國研發中心已經自主開發出用于停電管理、太陽能應用和營收保護的三款應用軟件,分別用于定位可能斷電地區、掌握全網太陽能發電狀況、監測和篩選能源盜竊案件等。
康鵬舉表示,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重要一環,電網信息化的研發對未來電網發展至關重要,“如何利用云計算技術實時處理未來電網收集的海量數據將成為一大技術挑戰,GE中國研發中心將致力于解決這些挑戰”。
對于GE來說,“工業互聯網”項目是GE將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結合而創造的新概念,意即在機器上安裝傳感器,并通過軟件分析傳感器采集的數據,最終實現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的連接。
GE方面的資料顯示,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能夠在未來15年幫助中國的航空、電力、鐵路、醫療、石油天然氣等行業節省成本約240億美元,為中國經濟帶來累積3萬億美元的GDP增量。
雖然市場龐大、前景誘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工業互聯網”要求企業在硬件機器和軟件分析方面都有過硬的能力,而后者正好是GE的短板。
去年年底,GE和埃森哲新成立合資公司Taleris,埃森哲提供智能運營技術,分析來自多種飛機零部件和系統的各種傳感器的數據。今年4月,GE向從事skunkworks云和大數據的Pivotal公司注資了1.05億美元,占有了其10%的股權。
此外,GE不斷加強自己的研發能力。去年,GE在硅谷建立了全球軟件中心,其在中國的軟件研發工程師團隊也達到了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