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2-06-11 16:39 來源:中國電子報
當前我國的工業軟件正處于“任重道遠”的關鍵發展期,未來5~10年內國產工業軟件能否有跨越式的發展,決定了工業軟件的前途,更關乎我國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2012年5月2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著力提高我國工業發展質量效益,努力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要著力推進融合發展,深化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集成應用,加快構建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從總書記的講話中,筆者切實地體會到工業軟件在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的重要性。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已成為我國工業肩負的歷史使命。作為兩化融合的有力抓手和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軟件則能夠增加工業產品價值、降低成本、促進節能減排、提高核心競爭力,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力量。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軟件行業的快速發展,工業軟件的研發和應用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品門類已經比較豐富,覆蓋了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生產控制、協同集成等完整的工業流程,打破了國外軟件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但仍存在著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企業競爭力不強,產業創新體制不健全,人才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等問題,需要在政府的指導、企業的努力、用戶的支持下共同克服困難,形成我國自主的工業軟件產品和服務體系,穩步實現工業軟件的跨越式發展。
從政府角度,一是應當從規劃引導、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方面進一步支持產業發展,通過重大專項的形式選取重點行業和領域持續滾動支持,深化行業應用;二是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相互協調的產業生態環境;三是支持工業軟件產業聯盟促進應用示范,推進企業合作,暢通用戶交流等。
從工業軟件企業角度,一是應當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二是抓住“兩化”深度融合的發展契機,主動培育內需,以定制化產品和本土化服務把握國內市場;三是深化與工業行業用戶的交流和協作,從保障安全生產、優化工業流程、推進節能降耗等角度出發,發展契合工業領域實際需求的軟件產品和服務。
(作者為賽迪智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高級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