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12-01 11:12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作為一個市場規模過萬億的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儼然是市場上的“寵兒”。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指出,預計“十二五”時期,中國環保產業將繼續快速增長。2015年環保產業總產值有望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匯集環保部、財政部、國稅總局和央行等多部委意見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歷經5稿,即將提交相關部門會簽。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大紅包”的推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大發展”的局面將日漸明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給力的政策下,節能環保產業在現實市場中卻不斷地“撞南墻”。眾多的從業者認為節能環保產業不是一般的“難做”。
究其原因,在于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差,產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運營比較嚴重。比如,國內水務行業全國1500多個污水處理廠分散在近千個運營主體中,行業集中度僅為6%,低于發達國家的40%以上;同時,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的缺乏和行業旗艦企業規模小的狀況均導致了節能環保市場的“不好做”。
“在前期的市場培育過程中,產業的發展環境非常重要。”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從市場上觀察,短期內環保產業的發展建立在其他產業利潤下滑的基礎上,而節能環保產業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需要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才能體現出來,因此,前期發展必然會遭遇現實的羈絆。
中國的節能環保產業跟很多新興產業一樣,很多業務都處在事業發展的初期,同時還是一個政策驅動型行業,必須依靠政府出臺政策給予持續扶持,如財政補貼、配額交易、綠色采購等;同時,政府還要不斷提高能效、環境標準和有效的規制,這是節能環保產業需求的重要推動力。
“在中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小、資金困難、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情況下,應更多運用財政獎勵、補貼制度加快產業發展”。一位參與《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報告》編制的專家呼吁,應加緊制定面向環保產業,包括財稅、金融、信貸、用地、用電、折舊、進出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由于目前的政策具有宏觀性,無法深入細分市場,因此,對產業的推動效應也不夠明顯。”侯宇軒建議,若能加大對細分市場,例如,技術、設備的運用等,將對行業的發展起到更為促進的效果。另外,由于環保產業處于發展前期,多為中小規模企業,加大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將會更快更好地推進環保產業的市場建設。
除了政策發力,企業也該加把勁。羅百輝建議,首先節能環保企業應該增強自身研發能力,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提高核心產品毛利率,通過技術優勢帶來高附加值;其次,建設全面的營銷網絡,快速切入市場,提供全項目生命周期的優質服務,有助于提高客戶資源的黏性;再次,通過并購進行外延式擴張,打造產品“艦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