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09-07 15:13 來源:中國投資
2010年9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7個產業推上現階段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而與此相關的光伏產業、節能環保裝備等一系列裝備制造業也開始成為各地投資的熱點和新一輪規劃發展的重要領域。伴隨全國范圍內在建和擬建新興產業項目數量日益增多,是各界對于“十二五”時期新興產業領域是否會出現由供需不匹配而引發的潛在“產能過剩”問題的紛爭。
政策扶持--快速發展--產能過剩--綜合治理,與其說是怪圈,不如說已經成為中國產業發展的“正常”現象。聯想大手筆的100億元新能源預備投入;“水產大王”劉漢元50億元“豪賭”多晶硅8943;8943;國務院曾經對部分新能源行業產能過剩的警示,似乎也并未澆滅新興產業的投資熱情。
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2010年重點課題《我國工業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研究》(以下簡稱“課題”)中,專門針對目前我國新興產業產能問題進行了調研。從該課題中的調查報告看來,新興工業領域確然已經暴露出“一哄而上”的苗頭。該報告顯示,當前部分新興工業領域低水平、低檔次產品供應過剩,同領域重復布局、規劃趨同的弊端使得中短期潛在產能過剩的風險愈發明顯。
光伏首當其沖
不要盲目跟風,要有核心技術及打通上下渠道,才可上馬新興產業項目,這本應是企業共識,現在卻都被拋在腦后
“國內400多家光伏企業幾乎都是過去兩年內上馬的,光伏泡沫就這樣讓中國人自己給炒起來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向記者表示,盲目投資造成產能過熱,已成為行內行外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不要盲目跟風,要有核心技術及打通上下渠道,才可上馬新興產業項目,這本應是企業共識,現在卻都被拋在腦后。從我國政府承諾為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提供最多達成本一半的補貼以來,投資太陽能電池板的熱度就沒有降過。投資熱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的上游多晶硅和產業鏈上的光伏玻璃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加劇”。馬學祿無奈地表示。
“課題”認為,經與新能源產業協會調研,我國多晶硅工業起步于上世界五六十年代,但一直以來都徘徊在百噸級左右。近幾年,受世界光伏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驅動,我國多晶硅產業規??焖倥蛎?,產量由2002年80噸上升到2008年的4000多噸,產能高達51000噸,躍居世界第三。全國各地投建多晶硅的熱潮甚至到了瘋狂的地步。
馬學祿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40家企業開工建設多晶硅項目,投資總額近1000億元,規劃產能近10萬噸。除此之外,還另有27家企業計劃投資多晶硅項目,預計到2012年全國多晶硅產能將達到15萬噸左右。然而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多晶硅的市場需求規模不超過15萬噸。如果內部市場不能立刻啟動并擴大,我國多晶硅產業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出現產能遠大于需求帶來的危機。
地方政府扶持下的“全球首位”
近兩年來各地紛紛出臺各類規劃、專項工程及行動計劃,部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所謂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和行業。
現在世界上講的新興產業,主要是指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新興產業。
近年來我國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部分領域產業規模已居世界前列。國家發改委于2010年2-3月間曾就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調研,數據顯示,節能環保產業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總產值已達到1.49萬億元;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連續4年翻番,2009年累計達到2580.53萬千瓦,躍居全球第二風電裝機大國,而2009年當年新增風電裝機1380.32萬千瓦,位居全球首位;太陽能電池產量2.5GW,較上年增長108%,占世界太陽能電池總產量的37%,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一個個全球首位的背后,多有各地地方政府“一窩蜂”搶上的身影。在一份針對全國34個省市區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調查報告上記者看到,近兩年來各地紛紛出臺各類規劃、專項工程及行動計劃,部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從調研的34個省市區新興產業布局來看,超過90%的地區選擇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近80%的地區選擇發展節能環保產業,60%的地區選擇發展生物育種產業,另有一半以上地區選擇發展新能源汽車。為發展新興產業,許多地方紛紛規劃建設產業基地,全國共有27個省市區的100多個城市在打造以制造業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但其中真正有基礎和優勢發展相關產業的地區不足一半”。“課題”調研報告顯示。
市場解決VS政府調控
我國部分新興工業領域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尚未完全表現,更多的是一種結構性過剩、預期過?;蛘哒f是潛在過剩
新興產業產能之大毋庸置疑,但是否過剩,各界還存在不同聲音。
有一種代表性觀點認為,目前快速發展的各新興工業領域,普遍具有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產業關聯度高等特征,因此,市場有自發選擇發展上述產業的動機和傾向。在此類觀點看來,這種由于需求尚未全面啟動而引發的潛在“產能過剩”問題,是新興產業、尤其是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會面臨的共同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市場根據供需情況自我調節。一批企業應勢而起,一批企業也會逐步退出,并不需要政府在其中過多干預。
而另一種典型看法認為,我國特殊的體制機制使得新興工業領域潛在“產能過剩”屬于典型的市場失靈現象,大多“過剩”產生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一哄而起”導致的“規劃過剩”,擬建的各類項目一旦全面投產,可能產生較大的浪費并造成行業過度競爭,因此,應及早預防,統籌全局,總體規劃。
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課題”的看法更傾向于后一種觀點:“我國部分新興工業領域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尚未完全表現,更多的是一種結構性過剩、預期過?;蛘哒f是潛在過剩,通過適當的調節可以及時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