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07-01 10:27 來源:中國能源報
圖為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華銳3兆瓦機組穩定運行至今。
圖為華銳風電6兆瓦機組。
第二輪海上風電目標翻番
6月22日,國家能源局在江蘇省南通市召開“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今年下半年將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標,總建設規模將在150-200萬千瓦。
這是繼我國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塵埃落定后的又一海上風電盛事。在首輪角逐中,華銳風電成為最大贏家,與大唐新能源和中電投聯合,一舉拿下濱海、射陽裝機容量共計60萬千萬項目(所有裝機共計100萬千瓦,編者注)。據業內人士預測,華銳在海上風電機組的領先地位短期內無法撼動,其優勢將延續到第二批項目中。
盡管海上風電在我國剛剛起步,業內對風電機組各項指標存在疑問,而世界上除歐洲外的首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采用華銳SL3000機組,從2010年6月8日,全部風機并網,至今穩定運行,年發電量可供上海20多萬戶居民使用一年。縱觀國內風電整機企業,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海上風電項目經驗的公司只有華銳一家。
劉琦對海上機組提出三點要求
劉琦在“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上對第二輪海上風電項目提出了六點要求,其中涉及風電機組的有三點。
第一, 采取招標競爭與新技術示范相結合方式推動海上風電建設,同步提高海上風電的經濟性和技術水平。
第二, 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和服務體系,確保海上風電設備和施工質量及安全可靠運行。
第三, 建立和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完整海上風電產業體系。
華銳風電優勢明顯
新技術是核心,它將直接影響海上風電的經濟性和技術水平。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說:“華銳風電的6MW風機產品在技術上有諸多創新之處。一方面,6兆瓦風機的研發具有較高技術難度,并非簡單沿用原有中小型風機的相關技術,目前世界上還沒有6兆瓦級別的風機產品投入商業化運營就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該級別風機的研發難度。另一方面,由于該型號風機具有極強的捕風能力,并且對運行環境有著較強的適應性,所以其擁有良好的運用前景。”
由華銳風電負責建設的國家能源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是中國唯一的以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為研究對象的國家級研發中心,目標是聚集全球頂尖的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人才,建成全球技術水平最高、設備最先進,研發和試驗能力最強的風電技術裝備研發機構。中心已開發出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3兆瓦、5兆瓦和6兆瓦陸地、海上和潮間帶系列的風電機組,并進行10兆瓦及以上更大功率風電機組技術的研發。
一流的公司做品牌,超一流的公司做標準。華銳風電參與制定了國內多項風電機組相關標準。如去年3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召開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工作會議,研究制定《風電標準體系框架》,華銳風電作為標準制定者參與其中。
在風電國際標準制定上,大多以IEC標準為主導。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在涉及國際標準問題上始終缺少中國代表的身影,IEC每次發布標準后,都會征求傳統風電大國如丹麥和西班牙的修改意見,卻未聽取中國的聲音。華銳風電董事長韓俊良則建議,應單獨設立一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工作小組,全面負責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工作。
完備的海上風電產業鏈是此次國家能源局提出的又一要求。投資50億元的華銳風電鹽城產業園于2008年7月28日開工,園中匯聚了風電產業的幾乎所有相關企業。目前一條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鏈初步建成。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說,華銳不僅擁有6兆瓦風電機組的全球知識產權,而且帶動了一條完整的零部件國產化產業鏈,完全掌握產業控制權。
據悉,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規劃和可再生能源規劃中,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目標是:2015年建成500萬千瓦,形成海上風電的成套技術并建立完整產業鏈;2015年后,我國海上風電將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到2020年建成海上風電3000萬千瓦。又一場激烈爭奪即將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