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06-16 16:59 來源:民航資源網
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正利用生物識別技術、RFID等技術和虛擬值機設備,跟蹤不同節點(如值機柜臺和安檢區)的等候時間,緩解這些區域的擁擠狀況,減少行李處理不當和提升可預見性。
日前,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榮膺2011年度Frost & Sullivan亞太地區航空航天與防務獎“年度機場IT解決方案供應商”大獎。三年內兩度榮獲Frost & Sullivan的大獎,不僅凸顯出SITA作為亞太地區各機場首選IT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地位與實力,同時也肯定和嘉許了其開發的“智能機場”概念。
SITA南亞和印度區域副總裁達米安·希基先生(Damian Hickey)表示:“提升旅客體驗是SITA智能機場愿景的核心所在。通過追蹤、管理和分享實時信息,我們幫助機場具備前瞻和預測的能力。旅客可以通過信息顯示系統和自己的智能手機,獲取更優質的信息。同時,機場和航空公司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工作人員,確保他們可以在正確的地點和時間獲得所需的資源,縮短旅客排隊等候的時間,例如辦理登機手續和安檢的時間”。
SITA“智能機場”還有更多設想,包括通用自助值機、行李托運和行李追蹤設備的功能拓展;更多旅客使用移動設備獲取各種服務,包括停車服務、零售區的各種優惠促銷活動到機場導游;以及使用更為精確的勞動力靈活統籌技術確保全部勞動力的工作效率。
在過去的一年,SITA與正處于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多個機場簽署了重大的集成解決方案合約,包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尼泊爾、孟加拉國、臺灣和泰國等。
未來,機場辦理登機手續的大廳將只會設自助值機亭和自助行李托運站。值機亭同時兼具其它多種功能,為機場創收。甚至可以成為自動取款機,為旅客提供不同幣種的現金。
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正利用生物識別技術、RFID等技術和虛擬值機設備,跟蹤不同節點(如值機柜臺和安檢區)的等候時間,緩解這些區域的擁擠狀況,減少行李處理不當和提升可預見性。
微型“虛擬”機場則會設立在遠離傳統機場的區域。搭乘頭等艙和公務艙的乘客可以將車輛停在機場外,并直接辦理行李托運。在審核完旅行證件后,“安檢”巴士將載他們直接前往相應的登機口,而不必進入機場辦理登機手續的大廳和安檢區域。此舉也將緩解機場大廳的人流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手機移動應用作為五大趨勢之一,將會在短期內影響機場的IT基礎設施。目前,幾乎所有的機場都提供無線通信基礎設施,且絕大多數旅客隨身攜帶移動設備。因此,機場的IT基礎設施可為客戶提供移動服務產品。未來的無線設備將包括基于方位的GPS技術(例如,谷歌的Gphone,蘋果的iPhone等),提高乘客的跟蹤、通知服務(如航班延誤、登機口變化、貴賓休息室等),甚至可為機場的零售商鋪提供折扣或促銷廣告。
同時,移動設備也可令機場內部的溝通更優質和快捷。SITA預計,未來,非天氣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將成為過去時。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各方使用新的決策工具,充分利用新興的通訊基礎設施,例如可提供更準確和及時數據的WiMAX,從而使飛機起飛和降落更有效率,減少航班延誤、油料消耗和不必要地面滑行時間。航空公司、地勤和機場工作人員可使用與個人助理(PDA)類似的設備,內置帶有記錄和報告起飛前、飛行中和飛行后的行業應用程序。
先進的技術,以及改變業務流程,將有效的減輕航空旅行的焦慮和壓力,并可簡化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