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04-14 10:17 來源:經濟日報
在近日舉辦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神舟七號返回艙、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探月工程三期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樣機、C919大型客機1:1展示樣機等等,一批平時難得一見的科技創新成果同時展出令人為之振奮。近年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結合重大工程建設和重點行業需要,大力實施國產化依托工程,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重大成果。
圖為參展企業人員在展示高精度數控機床雕刻出的金屬浮雕工藝品。新華社記者孫 參攝
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已經昂首起航,但其能力、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強重大技術成套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推動裝備產品智能化。我國高端裝備制造要抓住國家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機遇,以創新為驅動,立足實際需要,集中突破,取得跨越式發展。
基礎好 潛力大
由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和750噸/米鍛造操作機成功制造安裝和熱聯調試,并于3月1日成功試產。
“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是中信重工高端裝備制造體系中的優勢和亮點,‘十二五’期間,公司計劃投資150億元打造高端制造產業基地。”中信重工董事長任沁新公開表示。
實際上,我國高端裝備已經開始向高附加值、有特色的方向發力。據悉,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早在去年就已全面啟動,而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專項亦早已實施,核電配套泵閥國產化則取得了明顯進展。
展望“十二五”,隨著高端裝備投資集中期的到來,諸如700℃級超臨界火電機組、超百萬千瓦第三代核電機組、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千萬噸級綜采煤礦設備等高端裝備技術都有望實現。
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潛力被廣泛看好。此前,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在首屆中國高端裝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到2015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綜合實力將大幅度提升,基本滿足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需要,并實現四大目標。
張相木所指的目標是:產業規模躍上新的臺階,銷售產值達到六萬億元以上,占裝備制造業的比重達20%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20%;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團和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專業化生產企業,建成若干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高端裝備制造聚集區;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初步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端裝備技術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產品和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科技領軍人才;基礎配套能力顯著提升,高端裝備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基礎件達到50%,關鍵自動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張相木表示,在此基礎上,力爭通過十年的努力,使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銷售產值占裝備制造業的比例達到30%,高端裝備國內的市場滿足率超過25%。
扶持多 方向明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推進的關鍵時期,主要任務是從一個工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強國,在這一過程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將發揮重要作用,所以裝備制造高端化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
在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航空裝備工業、衛星產業、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裝備業等5大細分領域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對此,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近日向媒體透露,由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牽頭制定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將于年內上報國務院,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等5大領域將成為高端裝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蘇波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會在上述5個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在航空方面,將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飛機研制,大力發展系列支線飛機、通用飛機和直升機,重點突破發動機重要機載系統和關鍵設備;在衛星方面,重點加強航天運輸系統、應用衛星系統、衛星地面系統和衛星應用系統建設,大力發展衛星綜合應用的產業鏈;在高速鐵路方面,重點研發高速列車、中轉列車、城際和城市快捷軌道車輛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在海洋工程裝備方面,重點發展勘探、開發、生產、加工、儲運裝備,海上作業與輔助服務裝備,特種資源開發裝備,大型海上結構物、海下系統以及關鍵設備與系統。同時,扶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裝備、海底礦產資源裝備、海洋監測設備的研發和創新,不斷拓展產業發展的新領域;在智能制造裝備方面,重點推進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與試驗設備、智能控制系統、關鍵基礎零部件、高檔數控機床與智能專用裝備。
做得出 用得上
2010年底,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世界首臺100萬千瓦空冷機組在寧東能源基地的華電寧夏靈武發電有限公司投入生產。今年4月份,第二臺100萬千瓦空冷機組也將投入運行。
談起投運了一個季度的新機組,華電寧夏靈武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其浩表示,“運行指標比較理想。按照目前運行的效果,兩套新機組,每年節水量將達2664萬噸,相當于80萬人一年的用水量。”
自主創新的成果讓人備受鼓舞,但應該注意的是,當前,我國高端裝備的自主創新困難仍比較大。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表示,當前,不僅支撐高端裝備自主發展的基礎薄弱,高端裝備本身研制和推廣也存在較大難度。首先,高端裝備多數應用于重點工程,項目投資量大,責任重,自主創新的首臺(批)套高端裝備缺乏應用業績,用戶為減少風險,不愿當第一個承受風險的人,落實首臺(批)套自主創新高端裝備的依托工程難;其次,由于國產首臺套高端裝備沒有應用經驗,用戶在使用時的風險大于進口的同類裝備,這讓用戶對于使用國產首臺(批)套高端裝備顧慮重重。
如何讓高端裝備實現“做得出”并且“用得上”?任洪斌建議,國家應對高端基礎零部件給予充分重視,加大國家財政資金和相關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對特定的國產化高端裝備的市場給予適度合理保護,對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的用戶提供一定的鼓勵和保障。同時,加大對研制首臺(批)套國產化高端裝備,尤其是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高端裝備的單位和人員的鼓勵。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對于高端裝備制造業來說,也是展開跨越步伐的一年。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表示,全行業要實行“主攻高端、創新驅動、夯實基礎、兩化融合、綠色為先”的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著力破解制約行業發展的諸多深層次矛盾,爭取行業發展的新進步。
3月23日,2011年江蘇國際機床及工模具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數百家海內外企業與會,展示機床工業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開展技術交流和購銷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