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03-24 14:33 來源:中國工業報
“中國能源必須要堅持‘節能優先、總量控制’的科學發展戰略,基于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并考慮了容忍一定程度的非科學產能,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掌握在40億噸標準煤是一個合適的控制目標。”
日前,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重大項目組組長杜祥琬,在介紹項目研究成果時作上述表示。
杜祥琬指出,通過實施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預期到2030年前后中國能源發展將出現歷史性轉折點,到2050年,中國將基本完成能源體系的變革,實現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學平衡。能源結構中,潔凈能源將占一半以上,并呈繼續增加勢頭。
高耗能產業不可能持續高增長
杜祥琬指出,“資源和環境代價過重、結構不良、效率偏低和能源安全是我國能源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國能源必須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開創一條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道路。”
他指出,能源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首先是轉變能源供需模式,使其由“以粗放的供給滿足過快的需求”向“以科學的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進行轉變。
通過對2000~2009年幾種高耗能產品產量的對比統計,工程院分析指出,我國高耗能產業已進入飽和期,可以滿足相當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需求,為此高耗能產業不應也不可能持續高增長。
杜祥琬指出,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中國能源科學發展必須強化“節能優先、總量控制”戰略,實現能源消費的總量控制既要控制GDP能源強度,又要控制年均GDP過快增長。“十二五”期間GDP平均增長8%,已經是一個很積極的高水平增長目標。
他指出,對于GDP增速,應當強調又好又快,不宜追求兩位數增長,注重發展的質量、效益,把節能、綠色、低碳的要求作為硬指標,列入考核體系。引進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以防止盲目擴大投資,避免單純追求GDP增速。
杜祥琬指出,“十二五”是十分關鍵的時期,相關部門應當以降低GDP能源強度,控制能源消費增長速度和數量為抓手,促進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根據《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內容,今后經濟政策方面,中國工程院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完善能源立法,出臺資源稅、能耗稅、排放稅、碳稅、物業稅、調整能源價格、強化資源管理等政策,完善各類準入標準、技術標準,提高節能標準,嚴控高耗能產品出口,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從制度上引導低耗能建筑、節能減排汽車,促進建筑業和汽車業的健康發展,適當控制中國汽車擁有率,嚴控高能耗產業增長,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此外,相關部門還需盡快落實一批關鍵能源政策,建設國家級能源科技研發機構和平臺,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攻關。
能源戰略需堅持節能優先總量控制
根據《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中國的能源戰略可概括為:加快調整轉型,強化節能優先,實行總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優化多元結構,實現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引領,系統經濟高效。據此,中國工程院為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指出了六項戰略。
一是“節能優先、總量控制”戰略。中國工程院報告指出,節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是能源戰略之首。必須確立“人均能耗控制在顯著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的戰略思想。實現國家第三步戰略目標的總能耗最小化,以較低的能源彈性系數來支撐經濟發展。工程院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40億噸標煤,2030年45億噸標煤,2050年55億噸標煤。
二是高度重視煤炭的科學開發和潔凈、高效利用戰略。其中要求應樹立“煤炭科學產能”的新概念,合理的煤炭安全產能應該控制在38億噸以內。根據工程院研究分析,提出煤炭“潔凈化度”的概念和定量描述,并給出了不同年段應實現的“潔凈化度”的參考值。
三是確保石油、天然氣的戰略地位,把天然氣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重點之一。工程院提出,確保石油在今后幾十年的安全供應和能源支柱之一的穩定戰略地位。戰略方針是:大力節約,加強勘探,規模替代,積極進口。對于天然氣資源,工程院則提出應將其放到能源結構調整的重點地位上來,增大其在我國能源中的比重,今后占到一次能源的10%以上,使其成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中的一個亮點和能源結構中的綠色支柱之一。
四是積極、加快、有序發展水電,大力發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戰略地位逐步提升,成為我國的綠色能源支柱之一。其中水電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一重點。同時,盡早使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成為新的綠色能源支柱。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地位將由目前的補充能源逐步上升為替代能源乃至主要能源支柱之一。
五是積極發展核電,工程院認為,這是中國能源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要使核電成為能源綠色支柱。據介紹,2020年我國核電可望達到建成7000萬千瓦,2030年達到2億千瓦,2050年達到4億千瓦以上。屆時可以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成為未來我國主要能源之一。
六是發展具中國特色的高效安全(智能)電力系統,以適應新能源的分布式等用電方式和儲能技術。工程院研究推薦電力需求預測和控制目標分別是,2020年發電裝機為13億~15億千瓦,發電量為5.6萬億~6.2萬億千瓦時;2030年發電裝機為17億~20億千瓦,發電量為7.1萬億~8萬億千瓦時;2050年發電裝機為24億~26億千瓦,發電量為8.7萬億~9.6萬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