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1-03-21 16:52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上扮演的角色無論怎么夸大都不過分。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其對資源巨大的渴望不僅推動了化石燃料的需求,還帶領了全世界核電產業的復興。
中國政府將核電放在了未來能源規劃的核心位置,希望到2020年實現5%的電力由核電供應,目前這一比例還不到2%。這一舉措有助于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然而周三停止審批新建核反應堆的決定卻不禁讓人疑問,中國能否以計劃的速度實現其核電野心。
核電專家稱,無論多么短暫的停頓,都必然會拖延新電廠的建設。任何在評審后可能需要加裝的安全系統都會增加成本,無論是對新建核電項目,還是對正在運行的核電站都是如此。
“這會推遲人們所說的全球復興,”凱捷咨詢(Capgemini)全球能源業務主管科利特•萊溫娜(Colette Lewiner)表示。“此前中國也有過雄心勃勃的設想,計劃每年投入使用8到9座新反應堆。”
理特顧問公司(Arthur D. Little)核電行業專家邁克爾•克魯斯(Michael Kruse)稱:“我認為沒有多少人預見到中國這樣的國家也會加緊對安全問題的關注。如果中國將更認真地對待安全問題,西方國家的政府對安全就必須更加認真。”
中國國務院周三在北京召開會議后宣布,將對所有正在運行或在建的核電站進行“嚴格”審查,并將編制一套新的核安全規劃。
在新核安全規劃批準前,將暫停審批新核電項目。今年早些時候有官員表示,根據安排,未來五年大約將有10個項目得到最終審批,不過核電似乎很受歡迎,地方政府擬建的核電項目超過100個。
沒有跡象表明國務院在重新審議中國的總體核電目標,不過與最近幾天政府重申發展核電的決心相比,這個消息已經是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日本地處環繞太平洋板塊的一個主要斷裂帶,地震多發,而中國發生地震的頻率低于日本。目前中國多數核反應堆都位于沿海地區,不過隨著核電計劃的發展,一些核電項目正在向內陸轉移,更接近地震多發地區,包括重慶最近提議建設的核電站。
這項決定不僅會對中國國內核電企業產生消極影響,也將波及全球制造商。中國的核電站主要由兩家國有企業經營,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然而支撐核電站的供應鏈,從設計到零部件再到燃料,卻遍布全球各地,其中包括西屋電氣(Westinghouse)、紹爾集團(Shaw Group)、阿海琺(Areva)、阿爾斯通(Alstom)、法國電力公司(EDF)和俄羅斯核電建設出口公司(Atomstroyexport)等跨國公司。很多公司一直將中國視為新反應堆機組需求的主要來源。
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建造第三代核反應堆的國家之一,西屋電氣的AP1000反應堆和阿海琺的壓水反應堆(EPR)都在建設之中。
由于政治體制限制公民團體,中國缺乏能像其他國家一樣領導公眾反對興建核反應堆的激進主義團體。但在大量民眾目睹了日本的難題之后,這一點可能會改變。
“反對核電產業的這一類團體最終必然會在中國發展起來,”一位核反應堆零部件供應商這樣說,“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公眾對核電產業知之甚少……如果他們看到連發達國家都反對核電,他們可能會產生錯誤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