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25-11-19 15:20 來源:DBC德本咨詢
截至2024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已達到1.53萬億元,較2023年增長10.0%。全國已有17個省市的產業增加值超千億元,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當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正從規模化連接向高質量價值創造躍遷。這一轉變不僅關乎技術升級,更是制造業整體思維方式與商業邏輯的深刻變革。
從設備連接到價值創造
經過近十年發展,中國工業互聯網已邁入高質量發展、規模化推廣新階段。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產業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25年,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數量、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設備數等均居世界首位。標識解析體系這一數字世界的“神經中樞”已實現自主可控,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二級節點上線383個,標識注冊量突破6500億個,成功打通了物理實體與數字世界的連接脈絡。
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則呈現多層次發展態勢,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340家,其中雙跨平臺49家。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1億臺套,服務企業超50萬家,累計上云上平臺企業約400萬家次,覆蓋了全部41個工業大類,應用拓展至49個國民經濟大類。
產業規模化基礎已然形成,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重心正發生根本性轉變。企業面臨的核心挑戰已悄然從設備連接升級為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淬煉業務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互聯網的本質躍遷并非技術自發演進的結果,而是政策引導、市場需求與技術成熟度三者共振的產物。頂層設計層面,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發展工業互聯網”,到“人工智能+”行動部署深化融合應用,政策供給持續強化其戰略性基礎設施定位;市場需求層面,制造業面臨的成本壓力、競爭壓力與升級壓力,倒逼企業尋求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技術層面,5G、AI、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成熟與成本下降,為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提供了可行性。三者的有機結合,推動工業互聯網從“可選”變為“必選”,從試點探索邁入高質量發展、規模化推廣的新階段。
AI與場景的雙重驅動
工業互聯網的技術生命力,源于技術與場景、AI與工業的深度融合,這也是其區別于純技術創新的關鍵特征。
一方面,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價值必須通過具體工業場景得以實現,脫離場景的技術創新毫無意義。這意味著技術研發必須遵循場景需求、技術突破、應用驗證、迭代優化的閉環邏輯,而非技術研發到場景適配的線性模式。這種耦合關系決定了工業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在于技術本身,更在于對行業痛點的理解與場景落地的能力,正如工業軟件的核心并非編程技術,而是行業經驗的沉淀與數據的積累。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并非AI技術在工業領域的簡單應用,而是雙向賦能的協同演進。首先,工業互聯網為AI提供了海量高質量的場景數據,解決了通用AI模型“落地難”的問題;其次,AI技術重構了工業生產的核心流程,從研發設計的參數優化到生產調度的動態調整,再到運維服務的預測性維護,AI正在成為工業互聯網釋放價值的核心引擎;最后,二者的深度融合正催生一種生態共生的新型產業范式。工業互聯網不再是單純的數據流通路徑,AI也不再是懸浮的技術工具,它們共同演進為一個具備持續學習、自主優化和自適應能力的工業智能體。
結語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本質上是一場關乎產業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深刻變革。它不僅重構了制造業的生產方式與商業模式,更重塑了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與競爭邏輯。從技術工具到產業生態,從單點應用到全局協同,從國內發展到全球競爭,工業互聯網正以其強大的滲透力與變革力,推動中國制造業從規模領先邁向質量引領,在全球新型工業文明的構建中占據核心位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