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12-30 16:41 來源:新華網
日前,老撾國會正式批準了有關修建一條從中國到老撾的高速鐵路計劃。這條長約421公里的高鐵線路將于明年4月開工建設。
不久前,泰國也已通過了泰中合作高鐵項目的談判框架。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高鐵一次次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速度紀錄,引起全世界關注。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外鐵路特別是高鐵建設,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與世界共享“中國高鐵速度”,贏得廣泛贊譽。
人們看到,在東南亞,一條連接中國昆明與老撾萬象、最終至新加坡的高鐵藍圖已經繪就,中方將聯手東南亞各國打造“鐵路新時代”;在中東,中國企業為沙特阿拉伯承建了麥加輕軌,還將參與土耳其高鐵建設;在拉美,中國企業參與的委內瑞拉中西部鐵路項目——提納科-阿那科鐵路已經開工建設;在東歐,白俄羅斯、俄羅斯和中國正在研究修建莫斯科至明斯克高速鐵路的可行性;還有南非、阿根廷、巴西……據不完全統計,自2003年以來,中國已經與外國簽署了大約30個鐵路合作協議或備忘錄。
中國鐵路能夠“走出去”源自其過硬的技術,尤其是高鐵技術后來居上,成為進軍國際市場的旗幟。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道路,實現了高鐵技術突破。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鐵技術體系。以多次刷新運營試驗速度紀錄為標志,中國創造出世界領先的高鐵品牌。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單純從技術角度看,同中國相比,美國高鐵“讓美國人覺得難堪。”有媒體援引美方專家的話稱,美國高鐵建設可能考慮采用中國技術。
與上世紀60年代坦贊鐵路等國家援建項目不同,如今,中國企業參與海外鐵路建設是按照市場規則,通過競標拿到項目,后期建設也是市場化運作。正如一些專家在不久前舉行的世界高鐵大會上指出,中國高鐵在各國投標競爭中的首要優勢,是擁有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運營管理等成套先進技術;其次,在工期和成本上也具有明顯優勢。
要致富,先修路。中國企業在海外承接的鐵路建設項目大多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出于迫切的發展需要,出臺了種種經濟發展戰略,而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必須先行。在非洲,泛非組織和各國正在規劃宏偉的“非洲南北經濟發展走廊”;在東南亞,各國正要打造東南亞鐵路網……這些戰略與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相對接,為中外雙方提供了共享機遇、共同合作的巨大空間。正如土耳其科克大學教授阿里所說,中國參與外國鐵路建設“適逢其時”。
中國參與外國鐵路建設是新時期中外經濟合作的一個典型和縮影。中國企業有技術、有實力、有資金;諸多國家和地區需要發展,而且鐵路建設具有溢出效應,帶來相關產業發展和就業崗位。因此,這種互補共贏的合作方式受到廣泛歡迎。此外,正如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不久前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的那樣,這“為中國贏得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