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12-29 16:22 來源:亮報
特高壓工程帶動國內電力設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英大圖片)
錦屏—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楊家廠長江大跨越鐵塔組立完畢。 徐可 攝(英大圖片)
關鍵詞:恢復增長
→事例: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分析,2010年前三季度電工行業經濟運行形勢比年初預期得要好:一是產銷繼續了上半年增速回升的勢頭,且增幅達到30%以上,“V”形反轉形態得到進一步確認;二是出口交貨值、進口額、出口額和進出口總額等外貿指標一改2009年的低迷和萎縮,均有大幅度的提升,自7、8月份起,這些指標全面超過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最好年份2008年的水平,真正恢復增長;三是利潤總額實現了35%以上的超大幅度增長,經濟效益持續向好,虧損企業虧損額和虧損面減少,行業經濟效益向好,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四是在列入重點統計監測的主要產品中,90%以上的產品同比增長,其中,發電設備持續增長,尤其是風力發電機組,同比增長52.24%。總的來看,今年以來電工行業逐步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穩向好恢復增長的趨勢明顯。
點評:由于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越來越牢固。
今年國民經濟總體形勢較好,國內生產總值前三季度增長10.6%,從第一季度增長11.9%、上半年增長11.1%的較高增幅來看,經過主動調控,國民經濟實現了“軟著陸”。這一成績的取得不僅為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更從宏觀層面為電工行業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
→事例:今年以來,世界經濟開始復蘇,我國機電產品的需求也在逐步轉旺,其中尤以新興經濟體和北美地區的表現更為突出。
據我國海關總署12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11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達32.7%。
點評: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預計,我國機電產品需求轉旺的趨勢會持續到下一年,因此,對產銷總量中出口占比近20%的我國電工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對于電力設備出口企業而言是個好消息。
關鍵詞:特高壓
→事例:近年來我國電力建設速度之快,步幅之大令世界驚嘆。
電網建設帶動電力設備快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大力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并在2009年年初建成了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2010年7月8日,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直流工程也正式投入運行。
國內100多家電力設備企業參與了特高壓設備的研制和供貨,自主研制了世界上首套1000千伏、300萬千伏安單體式特高壓變壓器等關鍵設備,生產了代表當前最高技術水平的特高壓開關設備,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核心技術,形成了全套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國內批量生產能力。特高壓工程實現了我國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升級,顯著提升了我國民族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智能電網建設已是世界電網發展的新趨勢,國家已經將發展和建設智能電網上升到戰略層面。為此,國家電網公司迅速制定了“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戰略,其基本內涵是,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現代電網。此外,國家電網公司已確定了三個階段的具體實施步驟。作為發展規劃,2009年和2010年是試點階段,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間)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年到2020年為提升階段。
點評:盡管輸變電設備中的變壓器產量在今年年出現了暫時性的下降,但從發電設備生產情況和各企業在手訂單情況看,以及即將實施的智能電網發展規劃等情況的分析,“十二五”期間,電力建設形成的市場需求仍然強勁,仍將為我國電工行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充足動力。
關鍵詞:未來經濟形勢
→事例: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地積極落實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使國民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具體到電工行業,經濟刺激政策尚未完全退出,政策環境仍對行業發展有利。
點評:目前,我國內需結構方面還不夠合理,投資性需求所占比重仍比較大,而投資項目中有很大部分來源于“4萬億”。所以,一旦刺激性政策退出,就可能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當然,也將影響電工行業的發展。
→事例:進入2010年第四季度,國際經濟形勢更加復雜,一邊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出現反復,欲振乏力,失業率偏高,某些國家出現主權債務危機;一邊是新興經濟體的膨脹加劇,世界經濟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點評:我國電工行業剛剛全面超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最好水平,從“恢復性增長”步入真正意義上的“恢復增長”階段。世界經濟二次探底將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特別是外貿出口,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電力設備制造企業更要做好全面準備。
關鍵詞:創新發展
→事例:“十一五”期間,電力設備行業走過了金融危機,經歷了痛苦的轉型升級;展望“十二五”,面對能源結構調整,全球經濟轉型,電力設備制造業依然需要調整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逐步落實,內需市場不斷擴大,這不僅帶動了電工行業持續穩步回升,同時也推動了電工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和行業的自主創新。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電工行業缺乏自己的民族品牌,電工產品在核心技術上過多地依賴國外企業,這與自主創新能力弱有很大關系。樹立品牌的方法多種多樣,創新是重要一點。實際上,產品就是品牌的載體。遠聽品牌,近看產品。如何把產品和品牌有機結合,離不開創新。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工行業依托國內重大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國產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工行業還需要繼續深化自主創新,把握核心技術,研發經典產品。
點評:創新需要人才,需要產學研相結合,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精準定位。創新是有雙重要求的,電力設備企業既要準確把握國際技術發展趨勢,又要實現引進吸收再創新。同時,創新不能忘記市場,更不能遠離市場需求,企業必須善于整合國內外先進技術和市場需求,脫離市場的創新是沒有絲毫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