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12-28 16:49 來源:重慶商報
北京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困境,推出汽車限購令,此舉成為“2010年中國汽車自主創新論壇”的熱點話題。“交通出現擁堵狀況,就限制購買汽車,是 錯誤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說,即使限制購買,也不能緩解交通擁堵狀況。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建昕 更是直言:將擁堵之禍“推”給汽車,是十分片面的。
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建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
誤區 交通擁堵讓汽車來買單
汽車發展到今日,有五個詞語息息相關:能源危機、環境污染、交通事故、堵車鬧心、停車困難,“但這不是車多造成的問題!”李德毅說,通過限制消費來為城市排堵,“這是錯誤的!”李德毅直言北京日前推出的限購令不妥。
中國作為第三世界的發展大國,城市化進城急劇發展,目前尚未進入穩定態,因此,一個時期的擁堵是不可跨越的。李德毅的觀點得到了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 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建昕的贊同:東京、紐約等國際化大都市無不經歷過交通擁堵之痛,因此,將錯歸結為汽車過多是片面的。
癥結 道路與汽車發展不匹配
王建昕認為,目前交通擁堵,更多是因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等硬件設施和公共服務未能與快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匹配。
“昨天,薄熙來書記講,如果再造300萬輛、600萬輛車,會不會增加首都的擁堵啊?”李德毅說,如果讓低附加值、低技術汽車不斷重復制造,不斷排放二氧化碳,那確實需要認真思考了,中國應尋求汽車工業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平衡點。
2008年,金融危機肆虐,中國汽車年銷量超過900萬輛。因為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內需,國家鼓勵汽車消費,今年,汽車年銷量突破1800萬輛已成定局,這讓諸如北京等大城市的交通管理者十分頭痛。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志華認為,中國汽車發展太快,既是國家經濟向好的標志,又與政府引導消費有關,但是由于很多城市的道路等社會資源還沒準備好而導致堵車,“這需要思考,我們應以什么樣的速度來發展汽車。”
鐘志華說,現在需要既能滿足人們出行,同時又能解決能源、環境、安全、暢通等問題的辦法出現,“我認為通過合理的城市規劃、交通工具的改進、道路的協調發展,應能緩解擁堵的狀況。”
王建昕開出的“藥方”則是:城市應該全面發展公共交通設施。比如美國紐約,當地不僅有公交線路,還有遍布城市各地的地鐵網。市民選擇乘坐公交或是地鐵都 比較方便。同時,對一個城市而言,公交線路不能過分集中,在城市的周邊地區,也應進行一些公交布局,當公交車難以到達,或經過擁堵路段時,可通過地鐵、輕 軌等設施,補充公共交通。
作為“地下物流客運系統”堅定不移的制定者和倡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認為:解決城市擁堵的出路在“地下”。他說,因為中心城區高強度開發,地面幾無可用之地,地面公共交通也已飽和,因此,地面應向地下轉移。
李德毅:
讓車和路都智能化才能解堵
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接受記者專訪時稱,讓車和道路都智能,可緩解交通擁堵之苦。
讓汽車智能 讓人解放出來
“人工智能技術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都有無限的使用前景。”李德毅說,如低速微型電動車,就可以變成一個家庭機器人,幫你到社區辦事。
所謂的“智能車”,其實就是輔助駕駛,讓人“解放”出來。李德毅說,國家自然基金委已投1.5億元啟動“視聽覺認知計算工程”,目前,已經搞了兩次全國范圍的無人駕駛比賽,專門研究無人駕駛汽車。
燈語、笛語都是駕駛員必須掌握的,尤其是燈語,你超車、剎車都必須用到,你喇叭壞了可以上路,燈壞了可不能上路,像這樣的活動,用人工智能就實現,李德毅說,“你何必這么辛苦呢?”
這樣的場景何時才會出現?李德毅說,谷歌最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用50輛智能車,安全行駛了20萬公里;意大利帕爾瑪大學的無人駕駛車,穿越了歐亞大 陸,從羅馬來到北京并到上海參加世博會,“你遠看是普通汽車,你一按按鈕,它就能變成智能汽車,智能汽車終將來到,離我們已經不遠”。
讓道路智能 完成車路通話
除了讓汽車智能,李德毅說,讓道路也可以變得智能起來。目前,我國已率先實現北京至天津的城際高速智能化,李德毅說,第23屆人工智能國際聯合大會將于 2013年8月在北京舉行,屆時,京津高速的智能化會讓參會代表感受到中國智能汽車發展的步伐,“重慶在交通建設中,也應為未來智能化交通發展提前布局, 比如在建設過程中,預埋傳感器、安裝監控視頻等,以加快重慶城市智能化交通的發展。”
無獨有偶,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建昕認為,城市交通應考慮部署車路協同通信系統,換句話說,就是車輛直接可以和路況調控進行對話,直接獲得最新的路況,了解潛在的危險。
專家預測
5年內花19.5萬美元 你可買輛會飛的汽車
中和威軟件公司總經理王志偉在論壇上介紹說,美國特拉弗吉亞公司已經研制出陸、空兩用汽車,其時速可達145公里,雙翼展開進入“飛行模式”后依靠推進 器作用,速度可達185公里,加滿一次無鉛汽油可飛行805公里。雙翼折疊后,可以在普通車庫停放。該公司計劃在5年內將“飛車”的年產量提高到300至 400輛,每輛車售價19.5萬美金。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未來智能汽車就像飛行器。”廈門大學城市汽車共享技術研究所所長周軍現介紹,“飛車”或許能引起人類交通史上的一場革命。記者 楊道彬
專家妙論
駕智能車猶如開電梯 不用考照人人都能開
云計算是最精髓的服務,現在很多車里都裝了導航儀,但與云計算相比,導航儀“太過時了”,因為城市道路天天在變,你最少半年要去更新一次地理信息,而采用云計算,你用手機發送一個服務請求,云計算中心的導航服務中心,就會告訴你最佳線路,一切OK。
——李德毅談云計算與導航儀的區別
如果在十年前,你背個筆記本電腦上飛機,你很時尚,但是現在還這樣,那你就OUT了。現在你拿個iPhone4就可以了,筆記本電腦能做的,它都能做, 你還背那么大個家伙到處跑?你也不要以為筆記本電腦鍵盤打字很快,比觸摸快,那只是你的習慣問題,科技是向前發展的,鍵盤之后是鼠標、鼠標之后是觸摸、觸 摸之后將來就是語言了。
——李德毅談云計算和物聯網在汽車工業上的發展前景
未來我們駕駛智能車就像開電梯一樣簡單,無須駕駛培訓,人人都可以開,你還可以邊開車邊打望美女,放心,這不礙事。
——李德毅談智能汽車對生活的影響
自從發明汽車之后,駕駛就成了一項很重要的技能,這其實是人被汽車“奴役”了。因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現,駕駛時需要有很多連續持久保持注意力的技 能,那真的很慘,而智能汽車出現,這些事就交給自動化吧,你就坐在車上聽MP3,甚至在車上辦公,還可以制定一個Shopping方案,你的生活質量提高 多了。
——李德毅談汽車對人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