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11-16 11:26 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者按:應日本森精機制作所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森精機)的邀請,記者于10月27日參加了JIMTOF2010日本國際機床展覽會,雖然整個活動記者更多是圍繞森精機的安排進行參觀,但管中窺豹,也足以觸及日本機床業領先技術之淵源。
JIMTOF始于1962年,兩年一屆,在大阪和東京交替舉辦。自2000年起JIMTOF就一直在東京舉辦,迄今已經是第25屆。目前日本國際機床展(JIMTOF)與芝加哥國際制造技術(機床)展覽會(IMTS)、歐洲國際機床展(EMO)和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CIMT)并稱世界四大機床工具展,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此次展會主題定為“Mono-ZukuriInnovation”,Mono的意思是產品,Zukuri的意思是創造,中文釋義為“制造業創造未來,成就夢想”。這也將被作為與展會同期舉辦的第14屆國際機床工程師會議的主題——綠色制造,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創造環境友好型產品。
一體化出展
森精機為這次展會做了充分的準備,記者于當天下午2點抵達賓館,森精機下午4點就在記者下榻的賓館準時舉行新聞發布會。這足以見得日本企業的行事風格。
當記者到了會場后發現,參會者已是濟濟一堂,來自全世界幾十家媒體上百人已經基本落座,此番共有6家中國媒體受邀出席。
稍后記者了解到,此次展會,森精機和德馬吉還將沿用兩公司今年9月份在芝加哥IMTS2010上的一體化合作方式參展,因此在發布會上,森精機社長森雅彥和德馬吉的卡比查博士將共同為此次參展的展品做說明。
不過,記者們似乎更關心兩家公司合作關系的推進情況,對此森雅彥和卡比查都表示目前雙方合作卓有成效。在IMTS2010上兩公司的收到的訂單數量合計為211臺。據稱,其中約2/3為森精機的產品,1/3為DMG的產品。與上屆IMTS2008(2008年9月舉辦,IMTS每兩年舉辦一次)相比,訂單量約為2倍。此外,森雅彥還介紹說,在今年6月24日召開的森精機技術開放日上,展示的41臺設備,幾乎涵蓋了森精機所有系列的產品,尤其是最新推出的機床產品。只不過與往年略有不同的是本次展示活動期間除了森精機的產品外,還多了6臺DMG的機床。
這也表明自2008年德馬吉跟森精機簽署合作協議以后,雙方的合作日益深入,DMG機床在日本的部分銷售和售后都是得到了森精機的大力支持,而雙方也在某些機型上展開了研發合作。
機床行業與汽車業一樣,并購重組與品牌整合不僅僅是公司行為,更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企業運營方式。熟知德馬吉與森精機發展淵源的人士都知道,他們都是這一運營方式的成功典型。吉特邁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金屬切削設備生產廠家之一,在全球有69家銷售服務公司、6000多名員工,在歐洲有10個工廠,在上海有1個工廠。1993年,吉特邁集團并購德克爾(DECKEL)、馬豪(MAHO),并建立了德馬吉銷售公司(DMG)。2008年吉特邁機床銷售排名世界機床行業第三位。
而森精機是已有60年歷史的老公司,2006年底收購了著名的瑞士機床廠家DIXI。最近又并購了太陽工機和日立精機。2008年森精機銷售收入在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六位。
現在,他們又攜手合作,而雙方在其產品方面又各具所長,吉特邁制造的車床世界聞名,森精機能做世界精度最高的加工中心,雙方在各自的領域頗具影響力:由于吉特邁是德國的企業,在歐美市場運營的非常好,而森精機在亞洲市場也是頗有口碑。
但由于吉特邁與森精機的合作模式僅為互相參股,局限于資本運營方面,估計產品經營的模式不會改變,主流產品不變,因此涉及技術層面的交流也會相當有限,但對進入對方的銷售渠道,則會比較容易。所以有人猜測,這兩年雙方以一體化的形式出現,動因不僅是表明合作的穩定,或許還希望來吸引兩家的熟悉客戶,在展出上達到1+1>2的效果。
無論外界如何猜測,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均表示,今后還將繼續以這種一體化的形式出現,包括明年中國的CIMT展會。
技術革新為利器
森雅彥介紹說,在此次展會上展出了以劃時代高精度X級機床為首,包括ECO系列,DMG產品,DIXI機床等各種機床34臺。
根據森精機公司發布在網上的公告,該公司引以為傲的N系列的產品已累計銷售2.8萬臺,獲得了很高的信賴度。這次X系列產品是在原先N系列產品基礎的再次改良,被業界譽為是第二輪沖擊波。據了解X系列包括高精度、高效率復合加工機NTX系列;臥式加工中心NHX系列;加工中心NHX系列;高精度高速立式加工中心NVX系列。
比如在NV基礎上改良的NVX5000系列在采用全軸向磨合面,以減少震動,并提升移動剛性,延長刀具壽命,也可處理重切削加工。此外,磨合面亦可保持高度剛性,達到全軸快送速度30m/min。
此外在節能方面,為降低機器運轉的費用,改良款產品在停機時將暫定主軸伺服動力或控制風扇,以降低電力消耗。此外,采用LED照明系統,總電力容量比老款NV5000節省35%。
森雅彥說,森精機每年都要推出幾十款新機床,每款新機床都不單單是機床本身的創新,更是技術層級上的創新。DCG(重心驅動技術)、DDM(直接驅動式電動機)、BMT(內置電動機的刀塔)、ORC(八角型滑枕)是森精機公司的四項關鍵技術,公司已經將這些關鍵技術應用的非常自如,這在本次展會的展品上都有體現。
必須要強調的是森精機獨特的DCG技術,這種機床獨特的結構一經推出便引起了業界的轟動。據介紹,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雙絲杠驅動,消除了直線軸移動的殘留振動,達到最高的加工精度。在工廠參觀工程中,負責研發的人員地告訴記者,N系列加工中心可以說是十年來森精機革新成果的集中體現,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機床,目前還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此外本屆展會還推出ACT、主軸零懸掛,帶B軸的下刀架、磨銑結合工具、新型刀具分度器、平衡適配器、ZEROTRIP等新結構新技術。
據介紹,在加工CFRP(碳纖維強化樹脂)時,材料會變成切屑粉塵飛散到空中。ZEROTRIP技術是通過普通真空裝置通過刀具內部及主軸上設置的貫通孔(固定在主軸內部的管件)吸入切屑粉塵的目的。這不僅不需要在更換工件時進行清掃,縮短二次裝夾時間,確保材料加工時的安全,同時可還以利用吸入切屑時產生的氣流來降低干加工時的刀具溫度。
此次展會上森精機還展出了用于操作工件尺寸在1mm以下的“微部件處理系統”。該系統用攝像頭對精密加工機等制造的微小部件進行拍攝,通過一邊在顯示器上觀看拍攝的影像一邊操作雙臂的微型機械手,進行部件的搬運和組裝。技術人員介紹說,由于以醫療領域為中心的亞毫米級微小部件的生產需求日益高漲,森精機等開發了該系統。該系統中微型機械手進行畫弧驅動的獨特構造,“如同用自己的手操作一樣自然”。在操作如此微小件的設備中,構成部件的變形以及結合部位的松動、不穩定都會對設備整體的性能造成很大影響目標是。
機床背后的秘密
在展館參觀時,森精機公司開發的通訊技術ACT引發了記者們的關注,該技術是基于網絡,在機床、機器人等設備之間進行通訊聯絡的標準平臺,用戶能夠快速實現機床、加工材料和機器人之間的連接,以使機器人、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聯結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柔性單元。據介紹,ACT具有柔性好、可靠性高、占地面積小、系統簡單、生產率高等特點,具有生產過程自適應功能。
眾所周知,日本的電子信息產業久負盛名,也正因為如此,其大量運用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成為藏在機床制造背后的殺手锏。在介紹森精機機床產品的同時,不能不提及其MAPPS數控系統。之前提及的NVX系列產品的操作面板,就安裝了最新型高性能的操作系統MAPPⅣ。
據了解,這個系統統一了操作界面,無論是FANUC發那科還是三菱的各種系統都是在MAPPS界面下運行,且運用了森精機自己的操作編程維修軟件,具有對話式編程,三維切削模擬和維修指導畫面。
隨行人員告訴我們,MAPPS被稱為未來的機床操作系統,具有很高的開放性,統一的操作界面內嵌了森精機獨有的加工知識、增強的功能性和易操作性。用技術人員的話來說就是“新型的操作面板,簡單快捷;編程速度大大提高,優化NC編程;新增的遠程監控功能方便維修服務;可以直接進行切削仿真。
MAPPS甚至還可以通過使用網絡軟件CAPS-NET建立基于以太網的網絡,從而可以高效率地對作業狀況和生產計劃進行一元化管理。
在展會最后一天,森精機展臺前排起了長隊。這些觀眾都要參加森精機現場人像紀念章加工演示的活動。在眾人的圍觀下,而該機床展示了采用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用數據形式“STL”,來讀取物體的三維形狀并利用機床進行切削加工的技術,令觀眾耳目一新。
記者了解到,其具體做法是首先采用美國Artec集團的手持式三維掃描儀讀入面孔形狀,然后將STL數據傳給三維CAM來制定刀具路徑,最后進行切削加工。而以前的工序則需要根據三維掃描儀讀入的數據制作面數據,再利用CAM軟件計算刀具路徑,切削之前的工作至少需要花費24小時以上,而此次的快速成型只需要25分鐘。
記者手記: 森精機印象
本報記者 楊紅英
由于一直從事機床工具行業的報道,對日本機床工業甚至日本森精機株式會社多少有些了解,但以記者的身份來到日本并且走入日本這家最大的機床制造商工廠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了著名機床的制造過程,印象自然深刻多了。
森精機在日本有三處生產工廠,分別位于三重縣伊賀市、奈良縣大和郡山市和千葉縣船橋市。伊賀事業所是森精機生產的第一工廠,這是因為它是森精機技術研發和產量最大的基地,這里不僅有鈑金、熱處理、機加工、組裝等工藝生產車間,甚至還包括了技術研發中心、森精機大學和賓館。
剛到工廠綜合大樓的大門,我們便驚喜地看到中國的國旗在這里飛揚,隨行人員介紹這是因為這幾天有來自中國西安、青島、蘇州和深圳的四批客戶在這里培訓,為了表示對客戶的尊重所以會在大門口升起他們國家的國旗。
走進裝配生產線,整個廠房的整潔有序給予大家很大的震撼。在這里,看不到任何切屑和油漬,各種物品碼放得井井有條,每個零部件排放的位置非常固定,記者注意到乃至一個小垃圾桶都有固定的框架范圍。如果工件要暫時擺在通道時,必須事前提出申請,而且在工件擺放前后還要有所提示。
隨行人員介紹說,廠房實行“Cell”的生產方式。就是說,由一位工程師負責全工程作業的生產方式,從零組件到完成品皆由該作業員進行。因此零件的擺放都圍繞這個人的活動半徑展開,如此不但可提升生產效率,而且當問題出現時,該名作業員可即時了解跟進,短時間內找到問題所在。此外在整個生產線上都安裝了攝像頭,監控裝配情況,通過PC可以查看現場工作情況,與現場直接進行對話和進行生產控制。
而生產線高自動化水平給我們留下了更直觀的印象。工廠里并沒有很多忙碌的職員,但機器都在轟轟作響。陪同參觀的森精機上海公司負責人張薇告訴我們,這里不論生產任務有多重,也不會出現“三班倒”的情況,所以很多工作是由無人化操作的機器在夜間完成的。她指著一條FMS生產線說,這是世界上第一條柔性加工系統,加工的大多為箱體類零件,由于工序復雜,加工的時間也不斷,一般都是工人白天把工件裝夾好,設定程序,晚上的加工就全交給生產線來完成了。
張薇告訴我們,森精機在用人方面又自己獨特的一面,為了培訓一名作業員,公司可能花上10年的時間。她自己就曾在日本呆了很長時間,并且在不同的廠房實習了一段時間。在公司的售后服務中心,實行的是男女搭配的管理辦法,到不是為了干活不累,而是在客戶有問題時,可以首先由一個人第一時間接聽,另一個資歷深、做過現場的人員給予支持。
由于森精機是以技術為主導的企業,研發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塊。雖然允許進入研發部門,但卻只能隔著窗戶看上一眼。張薇告訴我們,每個研發人員會配備兩臺電腦,一個用于圖紙繪制,另一個連接服務中心,這樣不僅可以對服務中心給予技術支持,同時也能對產品在客戶中出現的問題有及時的了解。
在配件中心,記者可以看到有一個實時變化的數字牌,張薇告訴記者,過去再伊賀工廠有個非常大的庫房,但可能有的配件一兩年都用不上,現在庫房的面積已經小了一大半,我們看到的指示牌是動態的表示零部件入庫和出庫的數值。比如120∶119,就說明有120個零部件入庫,但有119個零部件被拉到裝配車間。
張薇說,由于裝配線是由一個作業員統管整個機床的裝配,為了保證效率,工廠設有專門的零配件輸送小組來負責零配件的運送。為了清楚地記錄零部件的提取以及組裝人員、質檢人員的工作進程,在工廠隨處都可以看到一種二維碼,可以準確記錄裝配線上完成的工序、質檢跟進情況和零部件的使用。
匆匆參觀過后,森精機在我這個外行人腦海里卻留下了非常專業的印象。技術專業性不用看,僅憑著森精機在生產管理以及創新能力方面的專業就足以看出一個國際一流機床生產企業的風范。在記者看來,國內機床企業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在生產管理上所花的功夫才能真正反映企業做事的態度。
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就是如此罷。